“穆姐姐費心了呢。”末末齜牙一樂,“萬一啥也學不會,就留地面也挺好的。我就希望小媽一輩子平平安安。”
“您老放心。”穆味哲轉向蘭澤,“我們系統內最好的老教官,都是她的親傳弟子。趁著我們還都在,肯定能把她帶出來的。”
“這事全憑穆將軍安排了。”蘭澤還能說啥。
曲小憐的事,說到底不歸他管,人家徵求意見,是對他的尊重。
當然了,從感情上,他也希望張荷二代姬能飛去出。自由馳騁想起來都是令人舒暢的。
末末在一旁嘿嘿傻樂。
穆味哲瞥了他一眼:“末末,你是不是慫了!”
“啊?呵呵。這從何說起呢?我只是知道一點,最近的技術進展。”
“滾出去!”
“哎姐姐……我在這倒茶不行嘛。”
蘭澤揮揮手:“你出去看看曲小憐吧。剛才她和一幫孩子要吃冰激凌。你看看她吃沒吃,提醒她把牙認真刷刷。”
末末於是出去了。
穆味哲忽然感覺很抱歉。
人家才是這裡的主人吶。她在這發號施令個什麼勁啊。
想了想,她接著末末提到的話題問道:
“請問蘭老師,最近的技術進展到什麼程度了?”
在蘭澤看來,近年來的技術進展不大。
發育池是個顛覆性的新東西。代表了新一代的精細化一體成型製造技術。
發育池橫空出世之後,其他各行各業都需要針對新一代製造技術做出相應的調整。這種調整,需要從人員意識到配套設施的整體換代,需要的年限極長。因此,近年來冠以新型名義的東西很多,但真正的新東西,其實是沒有的。
倒是從核工業部分出去的空艦發育專案組,聯合各部委成立的太空飛行裝置集團,正在用發育池造新型的“智慧型裝置”,或者說“裝置型生物”。不管怎麼說,都是一碼事。
在地面上用來投入城市養老的超級腦+大天使組合,採用的是簡單而脆弱的底層結構。而用於太空的系列裝置,從一開始採用的就是抗輻射的底層結構。
這也導致了兩個版本的發育池設計不完全通用。
現在,總結和吸收了地面上超級腦+大天使的使用經驗之後,太飛集團的研發部打算造幾個人形的智慧裝置試試。
這種形態,理論上便利很大。首先就是,大多數常用的工具和裝置是針對人類體型設計的。其次,對於載人航天來說,人形智慧裝置可以寄託乘員的精神需要,成為“情緒表現穩定”的優秀陪伴者。
“新的人手,你想不想要?”蘭澤又謹慎地補充,“生來就懂宇宙的。”
“唔?”
“方便的話,幫我們試用幾臺新裝置吧。這事我能做主。”
“等下,到底是人手還是裝置?”
“既是人手,又是裝置。”蘭澤回答,“約個時間,到我們的在軌車間親眼看看,你就明白了。其他裝置都是些大路貨,和現在用的東西差不多。只有這些人形裝備,代表了新的宇宙開發概念,很值得試用一下。對了,”蘭澤總算又想起了個有用的玩意,“我們還搞了個裝置維修池,要不要一起上艦你們試一下。和那些人手配合起來效果更好。”
所謂維修池,只是本身規模小,而資料庫又豐富得不成比例的發育池。
這樣大小的發育池,很方便發育幾臺人體大小的裝置日常照顧自己。
用來臨時填充太空中生態迴圈的不足也是極好的。
新月太空城上,如果有一臺發育池的話……很多問題就不可能存在。
當年被末末撕裂之後,從缺口流失到宇宙虛空的微生物,就可以及時得到補充。
水的損失雖然依然無法挽回,但如果可以研發出針對性的微生物加速生態迴圈的話,較少的水也可以滿足太空城人口的生存所需。
但這世界上沒有如果。
13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