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實驗上船的事情,蘭德信並沒有等多久。
不過,海草一樣的塑膠生物在他船底的籠箱中紮根之後,船員們提出了一個特別的問題。
“這東西,人應該能吃吧?”
這個問題,實驗組的人,還真沒想過。
人造生物的體內,塑膠收集起來之後,集中形成了骨架,因此肉質部分是完全沒有塑膠的。
有些魚喜歡吃,也不是沒道理的。
“這不好吧。我們要儘可能避免破壞原先的地球生態。”實驗組的人是這麼說的。“這東西……還是別考慮當人類食材了。”
蘭澤收到了手下人的彙報兼吐槽。
本著兄弟關係,他還是找蘭德信解釋了一下生態維護的事情。
這種人造生物的歷史使命就是清理大海中的塑膠微粒。清理完畢,就可以永別了。
養殖或者有條件放養,都不可能繼續下去。
至於西北造物搞這個生物會不會賠本?
這麼有社會責任感的公司,賠點錢算什麼?
這些年來,萬事萬物都在向好的方向發展。神州作為地球各國中的老大,在老邁衰朽的聯合體中重新獲得了領導地位。聯合體的合作專案中,也顯出一些朝氣來。
神州國內人口恢復,又一代年輕人長大成人。永遠擺脫了人口崩潰的危險。
蘭澤本人距離五十歲越來越近了。
就算個把專案真的不掙錢,為社會純做貢獻,蘭澤也樂意。
不過,對於成功的大公司來說,沒有真正賠錢的買賣。用人造生物作海洋治理,對西北造物的形象塑造功勞很大。
正因為此,不干涉原始生態,就是塑膠治理這件形象工程不能觸碰的底線了。
蘭澤最近關心的是另外的事情。他自從看到蘭德信的那條船之後,心生感觸。
蘭德信為了船,準備了好多年。
蘭澤自己的五十歲,近在眼前。於是他也終於開始考慮提前做些準備。
他也想要一艘船。一艘天上飛的空艦。
空艦不用大,但機動性要強,配上神州特有的小型核聚變引擎,動力剛剛好。
核工業部搞的空艦發育,有兩個擴充套件方向。一個方向是全系列太空工具,另一個方向是空間站。不論是太空工具還是空間站,其中最困難的部分,無非是核聚變引擎發育。這道難關,是在56年成功跨越的。目前已經不存在任何真正的技術障礙。
在當前的發展階段,核聚變空艦這類裝置,依然是國家戰略性質的。不可能被國內任何個人擁有。蘭澤琢磨的,無非是以什麼名義,混到天上去而已。
而且,最好他在空艦上可以發言權大一點,不僅僅當個乘客。
像蘭德信那樣,在船上說一不二……這事暫時他還不敢想。
找機會上天,態度一定要積極。蘭澤就覺得,新月太空城好像有他的機會。
張荷看著國內空艦的研發,有些眼饞。
太空城的附屬艦艇,的確有些老化了。有必要逐步更換一部分。
目前太空城停留在環木星軌道上,距離地球遙遠。更換方式只能是,開一條新的過去,艦上人馬換到舊艦上,把舊的開回來。
但現在核工業部的最新型系列空艦,可以由資源包發育而成,於是張荷就希望能多帶幾條艦過來。
空艦發育用到的資源包,與空艦完成體的質量是相同的。
但在木星衛星以及木星軌道內側的小行星帶中,有品種豐富的礦物,包括空艦發育所需的各種金屬。出發時完全可以只帶資源的一部分,剩餘部分可以就地填充。
這個設想,蘭澤還蠻喜歡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