連續幾天參觀名勝古蹟,在佛寺道觀的素齋館子連續吃了幾天素齋。
味道其實不差,但畢竟沒肉。
小姜同志並沒堅持:
“反正你也該乾點正事了。”
“是是。”
蘭澤檢查一下公司裡生命設計研究生們暑期實習的情況,然後又看了一眼他的兩個數學系女研究生的讀書筆記。
他的學生具有強大的自我管理能力。一切正常。非常給他這個導師省心。
這才出發去首都圈。
先去人類更新研究所,找蘭花,聊天,看猴子,處理資料,吃飯。
然後第二天去大氣模型實驗室找師兄,吹牛,再吃飯。
第三天去神州計算所找小姜的老東家,何適大爺。
何大爺已經讓小食堂準備好了羊湯。
蘭澤在計算所宿舍住了三天。
除了可以每天喝著羊湯,跟老傢伙吹牛牛,他還有個學生在計算所工作。——開山大弟子小橋同學。
導師和學生,本來就是互相長臉的關係。小橋同學把手裡的事都放下來,天天從她的研究室跑出來,聽導師吹牛;吃飯時蹭上桌,幫忙啃羊骨頭。
吹到第三天,蘭澤代表核工業部他名下的實驗組和計算所簽了個合作協議。
用抗輻射版的神經細胞,搞:真·神經網路計算機。
這些細胞堆起來,可以形成生物體內的運算中樞。
傳統的腦中,神經細胞與神經細胞之間,是靠突觸建立物理連線。一個細胞伸出幾萬個突觸;所以腦子切開,密密麻麻全是連線線。
但現在要用的神經細胞,帶有細胞級的遠距離傳輸功能,因此還可以擁有更多的可能性。
光是聽起來就感覺特別好玩,計算所內部想要參與研發的人還挺不少的。
但誰參與,如何參與,那就是計算所內部的事情了。
直覺告訴蘭澤,光是真·神經網路就夠玩個幾十年的。
他還想玩別的東西呢。
比如說,巽雖然早就復刻了出來,畢竟只是生物體死去留下的軀殼。
如果,造一隻活的巽呢?
畢竟神經細胞,只有活著才能發揮真正的作用。
由活著的神經系統控制的動力結構、風感系統……
大自然演化出的地球生物身上,也有很多非生命部件。人類的毛髮,指甲,在長出體表的時候,就已經不再具有“生物活性”。
甲殼與外骨骼,也僅僅是物質的堆積。
所謂的生物與非生物之間,界限並不是黑白分明。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精彩內容!
而大多數人心目中的“活著”,尤其動物的“活著”,僅僅只是具有生命的“自主意識”。
這樣一來,是不是活著,不就完全由作業系統決定了嗎?
在生物發育的同時,鋪設神經網路,貌似只是常規操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