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星、水星,甚至到了火星附近,太陽能都是夠用的。
但是到了小行星帶之外的太陽系範圍,光照衰減再加上星體執行中的遮擋,一些衛星上的基地,因為能源的問題,就會斷斷續續地進入休眠狀態。無人基地尚可。有人基地的話,日子就不是太好過了。
核裂變的燃料可以運輸過去,也可以儘可能地回收迴圈使用。但消耗依然是不可避免的。和聚變比起來,裂變的侷限太大了。
鯤級空艦牛掰就牛掰在,體型巨大,帶得起聚變反應爐。至於人員眾多,自帶武裝力量,自帶通訊中樞,甚至空艦移動迅速而自由相對而言),這些全都是能源充足之後附帶的事情。
體會到巨型空艦的好處之後,再讓張荷回到小船上,可就耐不住長年累月的耗日子了。
“核電站搞得怎麼樣了?”蘭澤問。
“試驗型出來得比引擎還早呢。但電站和引擎的技術要求是不一樣的。畢竟引擎可以在近地安裝除錯。而核電站……”仙女嘆了口氣。“哪怕在實驗室中執行良好也是不夠的。”
張荷又點了點頭。
在太空除錯執行中,空艦的引擎哪怕炸了都沒多大事。
空艦的引擎都是安裝在艦體末端的。引擎炸了,對艦體除了產生一個突然的加速度之外,不會有太大影響。最多產生些破片。也很容易被泡沫和凝膠捕捉。
核電站相比之下,對安全性的要求更高一些。在地方有限的岩石小行星上,住人的地方跟核電站緊挨著固定在岩石地表也不奇怪。
小行星被核聚變轟碎掉的話,產生的撕扯力,對整個小基地的影響就不是那麼好控制了。
引擎炸壞空艦大不了多花錢,電站炸了基地直接要命。
具體說起來,在地球之外,核電站的工作環境比起引擎來說還更加複雜一些。技術要求也因此更加繁複。兩廂對比起來就相當反直覺了。
“核電站的事情你也兼著吧?”蘭澤問。
“猜對了。”仙女淡定地回答。蘭澤覺得,她稍微有點不開心。“本來我覺得核聚變引擎這麼勁爆的玩意不適合我,我搞搞居家應用的微小化電站就很好了。”
“這玩意在地球上用不上。”
“是啊……拉到太空去,憑空增加了好多難度呢。我一開始的設計,本來是打算拿來做個普普通通小電站的。”
地球上的大型立體城市有大型的聚變電站可用,在地下深處依然可以模仿出令人舒適的陽光、新鮮空氣。在地下種樹太佔空間太奢侈了,但草本植物密佈的小塊綠地、園圃,卻是隨處可見。
中小型規模的衛星城,則可以分享大城市的過剩能源。同樣可以生活得非常愜意。
而與世隔絕的小鎮和海島,也有太陽能,潮汐,風,地熱。沒必要上核電站。
再說了,那些小地方窮得很,人口又少,根本也用不起微型的聚變電站。
總而言之,微小化的核聚變電站,在地球上根本沒有用武之地。
甚至,在小行星帶以內的太陽系空域中也沒什麼用。太陽輻射的能源不充足嗎?用著不方便嗎?
作為從小到大的學霸、核工業部的天才、閃閃亮的明星科學家,仙女在核電站這件事上,也算是被現實教育了一番。
在目前這個發展階段,微小化的聚變引擎比微小化的聚變電站有價值得多了。
人類對微小型聚變電站的需求,估計要到裝載了微小化引擎的空艦開疆拓土到了小行星帶外面的時候,才會大規模出現。
“不要緊,電站可以慢慢搞。我幫你。”蘭澤微笑許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