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些功能,離開生物二字,實現起來都很簡單,有現成的成熟模組可以用。但是加上生物二字之後,他們要做的東西就變成了前所未有。
生物型的任何功能模組,要想用,先得自己弄出來。
寧寧把手裡攥著的冰糖摁進了氣球肚子上的卡槽裡。按照他媽的造型設計,那裡是所謂的小嘴嘴。
糖塊剛塞進去一半,就自動被氣球包裹了進去。卡槽縮小成了一條縫。
“吃掉了!吃掉了!”小寧寧很興奮。
王沐詩雙手撐腮,坐在不遠處看著,心滿意足。
蘭澤嘆了口氣,把正在啃草地的末末拎了起來。
氣球生物距離動物還很遙遠。
但所有看到它飛的人,都認為這是一隻動物。
他們還有進一步的證據:這玩意會吃糖塊。
實際上,往卡槽裡塞糖,只要不超過兩斤,它都能存進去。滿滿一肚子糖,可以消耗很久。唯一的問題就是,塞得太多,太重飛不起來。
所以,還可以伸手指頭進去,把糖再摳出來。
擠出來也行。擠的時候,容易漏氣。因為各個方向都有出氣口。挺浪費氫氣的。
真正會吃糖塊又是動物的,是他手裡嚼草葉磨牙的那隻末末。
西北造物公司自己做的宣傳片,播放出來效果不錯。
淺黃色的小生物有鼻子有眼有翅膀,在藍天綠樹的背景下,飛起來十分靈動。現場令人不悅的氣流聲已經被音樂代替了。操縱航模遙控器的蘭總工,從仰拍角度看上去英明神武,就是很難看出真人長啥樣。認得他的,自然一眼能認出來;不認得他的,還是照樣不認得。
投放在科技頻道的新聞,以及後來的公眾新聞,用的也是本公司自己剪輯的影片材料。
與此重要程度相當的科技新聞,每年每月都有。試飛人造小生物確實是個突破,也算不得什麼太大的事。
然而這一次,這隻小生物也不知為啥引起了公眾的注意。
一時之間,里程碑、轉折點、人類文明新的紀元,各種奇怪的評論蜂擁而起。
這隻小生物很神奇地戳在了人民群眾的眼前,讓整個世界興奮不已。順便,蘭澤本人也忽然成了明星科學家。
年輕,儒雅,前途遠大。
反正和知識分子有關的,任何好聽的詞,也不管是不是事實,都可以往他身上堆。他還自己帶孩子,這正說明他有愛心。
還有知情人趁機湊熱度,扒他以前的奮鬥史和情感史,張荷看了嘖嘖連聲直搖頭。
張荷早就知道王沐詩,也見過小寧寧一次。
當時她對著王沐詩笑了笑,什麼也沒說。倒是王沐詩,好像受到了驚嚇,再也不敢帶著寧寧在張荷面前出現。
蘭澤一直搞不清王藝術家的心理歷程是怎麼回事。反正他不懂藝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