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上飛的東西,算得上西北造物的技術突破。
蘭澤搞出了好幾組多細胞構造,幾組實驗一起做。
其中一組以類似現存黏菌的形式率先實現了多細胞。
自然界中名頭最大的黏菌當屬太歲,不是動物也不是植物。
實驗生物採用的類黏菌構造相當簡單,主要是用來驗證聯合工作原理的,沒什麼大用。所以,蘭澤用來做了個小東西,用來哄孩子玩。就是天上飄著的那玩意。
造型嘛,其實是王沐詩的設計。
圓滾滾的身軀,分佈著幾隻肉翼。整體黃不拉幾的,用色素沉著的方式,畫出了咖啡色的鼻子眼睛,有點萌。
反正這只是一坨“類黏菌”生物。做成什麼形狀它自己都無所謂。
蘭澤在生物體內部插了個航模的訊號接收模組。利用電極影響生物體內部的離子分佈,進而控制生物在天空中的動作。可以用他手裡的航模遙控器操縱,原理相當簡單。
至於這東西為什麼會飛,因為它只不過是個氣球。
它的生理活動代謝出氫氣,儲存在身體內部。升力強大。
因為逸出體外的氫氣最終將脫離大氣層,也比甲烷環保。
這東西的能量來源是——糖塊。
作為生物,分解能量密集的蔗糖、葡萄糖毫無問題。
全身泡在糖水裡更好,不過短時間內喂糖塊也沒問題。塞進“鼻子”下方的卡槽裡就行。糖塊融解燃燒之後的廢渣,也從同一個槽裡摳出來。
蘭澤覺得,他和同事們搞出來的這玩意,構造得相當……漫不經心。
本來他以為,孩子喜歡就行。
現在看來,末末對操縱氣球飛行,毫無興趣。
另外的四個男孩,跟著他們的媽,已經上過好幾次真正的飛行器了。今天又被媽媽帶著玩跳傘。
張荷雖然一次只能帶著一個孩子跳傘,但她把兩個警衛員,外加一個人形兵器老k大姐都叫上,人就齊了。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這幫孩子可以親身跳傘,對氣球更是毫無興趣。
現在看來,他的兒子中,對氣球興趣最大的,是小寧寧。
王沐詩一直在對寧寧灌輸:“看!這是爸爸媽媽一起設計的小動物哦,你看它可不可愛?”
寧寧把頭埋進他媽懷裡,偷看爸爸。好一會兒,才鼓起勇氣來到爸爸身邊。專注地看著天上飛的氣球生物。
這孩子也有突變,看著比李寶寶機靈多了。
不過,蘭澤並不打算把遙控器交到四歲孩子蘭緒寧手裡。那樣,太不嚴肅了。
“叭!”氣球生物在上空放了個響屁,猛地改變了飄行方向。
末末終於從草地上抬起頭:“噢!”
蘭澤測試了一下氣球生物的加速和轉彎。噴氣驅動相當好用,氣球飛得很靈活。就是發出的聲音,事先未經設計,聽起來非常像是少毛類靈長類的腸道排氣,嗯,也就是人類放屁。
和排氣驅動比起來,幾個小翅膀呼扇帶來的動力可以忽略不計。翅膀倒也不算純樣子貨,還可以用來保持平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