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函正是關於仙女介紹過的“生物型核設施”預研。
部長大人拉起的預研課題組,把他的名字也拉進去了。蘭澤在公函中找到自己,在名字後面確認一下,就算正式加入了。拉進預研的人數還不少。
作為前瞻性的預研,各種背景資訊和個人思路,將主要以課題組內部論文的形式交流。
簡言之,所謂前瞻性靠嘴炮實現。
看完了公函,蘭澤心裡有底了。
要搞自展開核電站,或者,要搞生物核電池,多細胞結構是基礎。
現在的人工生物設計,在多細胞方面涉及極少。倒是在現有多細胞生物基礎上做改型做得非常多。
但是想要做生物核設施,不可能在現有生物基礎上做改型。現有生物可以參考,卻很難全盤借用。
畢竟抗核輻射的生物,在細胞內的膜結構上,就已經完全不同了。因此,生理活動中很多關係到生死存亡的小細節和小功能,恐怕都得從頭設計,另起爐灶。
這意味著,必須全盤設計一種全新的多細胞生物。目前還沒有人做得到。
所以,總的說來,生物型核設施的設計和製造條件,壓根還不具備。
既然如此,蘭澤覺得自己可以轟轟烈烈地參與一下這場嘴炮運動。
直到午後,蘭澤把老婆哄睡了,把兒子們踹上床之後,他才進了工作室,打算正式思考一下,嘴炮該怎麼打,從哪個角度轟殺,才比較舒暢。
這時候他才發現,李仙女的那堆文字他沒看完。
後面還有呢。
仙女又找他計算東西。這次她想要解決的問題是聚變發動機的壽命不行。
反正到底是哪個環節出了問題也不確定,究竟是哪個環節沒出問題也沒搞清楚。這玩意設計結構太複雜,製造工序也相當繁瑣。多種材料複合起來,檢查起來工作量特別巨大。仙女他們那幫人,用超聲波來回折騰了好多個來回,每次得出的測量結果,竟然還能都不一樣,毫無規律可循。唔,仙女的解釋是,材料特性隨時間發生了變化……不同材料的不同變化產生了綜合作用。發動機的使用時間和使用後的冷卻時間都有影響,第一次冷卻和第三次冷卻,哪怕使用時間的長度相同,測量資料也明顯不一樣。
嚴格說來這是材料的問題。天天嗑材料,只要嗑的時間夠長,到了重孫子輩的有生之年,問題總能解決的。
但是仙女還沒有重孫子。發動機設計涉及到的材料太多,組合方式太複雜,她並不想慢慢死磕。
仙女找到蘭澤,讓他多用幾種方法處理資料,多建幾個模型。至於多少個模型算多,這就全憑蘭澤自己掌握了。看仙女的意思,怕不是得有幾百個她才能滿意。
一看李仙女這破罐破摔的態度蘭澤就知道了:核聚變發動機從試驗型到實用型,怕不是隔著好幾個天文單位。
最最後面,仙女還附了一小段小孩吃麵條當封面的小影片。
蘭澤還納悶:莫非試驗型發動機的影像資料也可以流出來?
他按捺不住地點開一看,沒想到真的只是小孩吃麵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