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這個突變出現在古代世界。
那個年代,男人只要娶得起老婆,就有機會留下後代。
男性突變攜帶者只生得出兒子。在兒子中,有突變攜帶者,也有不攜帶突變的。這一群兒子,只要活到成年,完全可以形成“有戰鬥力”的家族團體。
蘭澤的四個兒子,從小米到張一點,這四個男孩如果不是熊孩子,而是四個棒小夥子呢?家裡的電飯煲都要顫抖哭泣了。
同樣是種地為生,有四個成年兒子的家庭,和有兩兒兩女的家庭相比,在農忙爭奪水源時的底氣都更足一些。
一群健壯抱團的男人,在原始時代和農業時代,能開荒種田,能打群架,甚至具有某種生存優勢。只生兒子的突變,由兒子傳給孫子,再由孫子傳給曾孫,突變基因的繼續傳播擴散,簡直是必然的。
這種突變只要開始擴散,恐怕用不了多少年,當新生兒中的女孩數量低到一定比例,人類就要滅絕了。
說這個突變能為古代社會帶來世界末日也不為過。
蘭澤身上突變的起點,是老爺子。老爺子年輕時的孩子,都因為各種原因夭折了。
如果他自己也死在戰爭中,他的突變就不可能傳下去。那樣一來,他的小兒子蘭澤也就不可能對著不可描述的小碟子思考世界末日的情景。
老爺子傳下來的突變,在今天這個時代,已經不可能帶來末日危機。
因為,現在有育兒所代替人體,高效率地補充人口的性別缺口。育兒所的性別篩選,可以損耗極低地篩選出攜帶x染色體的蝌蚪。當然了,任何不自然的人工手段,損耗總是會有一點的。
透過育兒所的性別選擇服務,老爺子因此有了六個女兒。
之所以是六個,而非更多,是因為有規定的約束。
一是,個人經過性別選擇的子女數量不允許超過子女總量的一半;二是,每一年度,在全國範圍內,性別選擇的總額度是有限的。
當新生兒的性別比例出現偏差時,性別選擇就會受到很大限制。如果不能起到糾偏的作用,也不允許加劇這種偏差。
在女孩多的年度,如果做性別選擇,還想要女兒的話,就不得不排很久的隊。而且,性別選擇每年只有兩個月開放,額度少的性別,名額消耗總是很快的。
自從統計資料顯示,高齡父母的後代具有更高的畸形率,上了年紀的生育者,就都喜歡選擇女兒。每個時代都有一些流行的迷信。在這個時代,最廣為流傳的迷信是:女兒的畸形率更低。
實際上,哪有這回事。兩種性別的畸形率幾乎沒有差別,只有某些和x染色體相關的遺傳病,女孩的發病率確實稍低。
蘭澤是意外懷孕帶來的。
老爺子前面的那十六個孩子裡,能有六個女兒,這已經很不簡單了。
如果蘭澤想要女兒的話,他也可以選擇去育兒所排隊。只不過,張荷現在肚裡裝著的那個,還沒到開獎的時候,他還沒親眼看到。所以,他依然覺得,說不定就是個女兒。
他都已經當成女兒想象過一陣子了,雖然現在科學的邏輯已經排斥了女兒的存在,可讓他猛然再想象個小男孩出來,腦殼子有點轉不過彎來。
他身上的突變帶來的效果,已經遠遠不止是面板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