鳥爺伊戈爾曼,或者中文名叫做衛漢應的這個老頭子,還真欠張荷一條命。
從後果來看,可能還不只是一條命的事兒。
二十五年前的2212年,載著伊戈爾曼的單人載人探測器流螢號,被木星外圍的木衛九軌道一號空間站“狴犴”拋離,之後利用星體引力和太陽風逐漸加速,飛向太陽系外圍的柯伊伯帶。
2237年的夏天,載著伊戈爾曼的流螢號飛行器從柯伊伯帶歸來,逐漸回到近日點。
僅僅花了二十五年,人造飛行器就完成了一個來回。
此行程經過了精密計算。
出發時,伊戈爾曼五十歲。回來時,他七十五歲。流螢號飛行器上以物質迴圈艙為主體的小小生態圈運轉完好,他還健康地活著。
出發時,他有一隻年輕的猴子每天作陪。回來的路上,那隻猴子已成骷髏。他依靠天天和猴子骷髏說話,維持心理健康。當然了,這種行為很難說是健康的。
這位爺,就是迄今已來,人類獨自長期星際旅行的唯一活樣本。
把這隻流螢號載人飛行器,以及其中的人類活樣本,回收並帶回地球的唯一障礙,就是飛行器在近日點掠過時的高速。
在流螢號飛行器離開的一路上,沿路空間站一直在想方設法給它加速;在回來的一路上,則是各部門配合,一直在竭盡所能地為它的減速。
除了小飛行器主動利用星體引力減速之外,聯合體在探測器的返回路線上設定了若干減速陣列。
單人載人探測器流螢號已經獨自飛行了二十五年。在太陽系外圍折返的時候,這個大動作,就令它的燃料近乎耗盡了。在返回近地點的一路上,十多年來,小飛行器只進行了寥寥幾次小幅度的變軌。
而它的速度,卻因為太陽引力的關係,隨著離太陽越來越近,速度也越來越快。自然而然地積累到了一個難以捕捉的高速。
和哈雷彗星相比的話,哈雷彗星從太陽系外圍返回近日點足足用了38年,小飛行器的速度,至少是哈雷彗星的三倍以上,比地球上的低速動能武器比如炮彈之類的快多了。
要利用提前佈置好的各種裝置給飛行器減速,不算難事。
難就難在,裡面有一隻人類。
假如有個人從十層樓的高度跳樓。當他到達地面的時候,受一路上重力加速度的影響,速度已經達到25米秒左右。在接觸到地面的一瞬間,人體受到地面阻擋,速度猛然減為0米秒。這種減速法很有效率,但人就沒命了。25米秒只相當於時速90公里,和飛行器以公里秒為單位的執行速度,是遠遠不能相比的。
為了伊戈爾曼的人命著想,小飛行器只能儘可能平緩地減速。
最好的辦法,當然是用它自身的推進器穩定地施加反向推動力。但它又沒有燃料。
補充燃料是不可能的。因為追不上。
能追的上的話,小飛行器就可以直接回收了。
如果直接攔截的話,高速的流螢號和低速的運載工具,能夠在碰到時組合在一起,也能夠實現對接。但是,二者撞擊引起的速度變化,足夠殺死鳥爺好幾輪了。
所以,聯合體用來回收鳥爺的行動方案,是利用柔性材料,多級攔截。
形象點說,就是,拿個不太結實的網兜,兜頭一罩。
一碰就變形的網兜,和上面掛的配重,被飛行器帶著飛了一會兒之後,網兜自動散開,和配重一起脫離飛行器。飛行器的速度,於是減小了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