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做過的微生物,加上尚未誕生的核汙染治理微生物,全加起來,只能用到原核生物基因庫的一個小角落。
在現實世界中,原核生物基因庫並不豐富;但如果把所有可能存在的基因組合,用窮舉法列出來,這種“可能存在”的基因庫,簡直就是一座被冰雪封印的洪荒大陸。而蘭澤用到的基因序列,相比之下,不過是大陸邊緣掉落的冰坷垃。
就算他八輩子不吃冰激凌,省下來的錢全拿來申請專利,這一整片洪荒大陸,憑他的小身板也不可能佔下來。
再說了,他用到的只是原核生物的框架。
冰坷拉足夠了。冰雪大陸,還是繼續封印吧。
如果他想用專利佔領空白領域,必須另找一個合適的中心點。漫無目的地開荒,是沒有意義的。
蘭澤隱約覺得,可以圍繞某種專用細胞器,來理順與之有關的一攬子基因序列和化學結構專利。
但是他做過的細胞器……一則,由小公司出面申請過了系列專利;二則,都很“普通”。
衛妖精在的日子裡,開始幾天,蘭澤的心思都用來輔導他;到了衛妖精做分散式動力系統的時候,蘭澤才把精力重新放到生化編輯器上面。
送走衛妖精之前,他剛把生化編輯器的新功能編譯好。
回到家,他開啟新工具試執行了一會,就打算嘗試推演抗核輻射的細胞“瓦片”結構。
忽然之間,他意識到,核汙染治理微生物的關鍵,就在於“金剛不壞”的膜結構!
微生物內部的一切生理活動,都以膜結構的存在為基礎。要維持某種獨特的膜結構,相關細胞器也必須有特殊之處。甚至某些細胞器,乾脆就是由膜結構搭建的。
這樣一來,他申請新的專利可以從膜結構向外延伸。
所有細胞生物都有細胞膜。甚至病毒這種最簡單的生物,也有很多種類是具有外膜的。
膜的存在,隔絕了細胞內外。膜的不同,也足夠區分生物的類別。
堅韌的細胞壁和煮不透的菌莢都是膜結構生理活動的附加產物。
微生物不一定都用得上“金剛不壞”膜。但每一種膜結構,都可以有一系列衍生物,從離子通道到內部的細胞器……
蘭澤一邊除錯編輯器,一邊斷斷續續地開始了對全新微生物的推演。
很快,他找到了幾種抗輻射的膜結構,順便向國家專利產權局提交了一系列圍繞著嶄新膜結構的專利申請。
但能否在細胞生命週期內完美組裝和分解這些膜,都還未確定,還需要繼續推演下去。
專利申請也需等待,提交申請距離審批透過還早得很。
初審很快。之後的實質稽核期,是以年為單位的。發明專利獲得正式授權,需要等很久。
所以,初審透過後,專利權利人就可以申請“提前公佈”。可以在正式的專利授權之前得到臨時保護。
為了避免自己的新申請和小公司的專利重複,蘭澤找小二哥查了小公司現有專利的目錄。小公司的發明專利有大半處於初審透過,但還沒得到批准授權的狀態。
這時候,核工業部的文員小姐姐,遠端找到蘭澤,確認儲達俠提交的“聯合研究申請書”。
喜歡人類更新計劃請大家收藏:()人類更新計劃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