眾所周知,雌激素對女人的頭髮好。市售的口服避孕藥裡就有雌激素,還挺便宜的。他研究了一下分子結構,大部分市售藥和他需要的結構吻合,唯一的問題就是劑量都太大了。偶爾吃幾天應應急不要緊,但讓蘭澤自己總買這類藥天天吃,實在心理上饒不過自己。
大豆異黃酮,所謂的“外源性雌激素”,那結構對他來說,也湊合能用。
連續吃了幾天豆腐、豆腐乾、千張、素雞、腐竹……,過了幾天拿豆漿當水喝的日子之後。蘭澤下定決定,自己攢雌激素吧。
蘭澤想到了,用攢脂肪的方式,攢雌激素。人體的脂肪細胞不光是能源倉庫,也生產雌激素。
雖說成年人的脂肪細胞數量增加不容易,但只要體重增加夠給力,嶄新的脂肪細胞一樣會誕生的。
有了攢脂肪的設想之後,他不試一下根本睡不著覺。
懷揣著設想,坐立不安,抓心撓肝。
終於開始作死。
自己的脂肪細胞能不能產生足夠的阻斷效果,不長肉怎麼能知道呢?
如果體脂真有效了,那就繼續保持脂肪唄。他還有別的選擇嗎?
他當時覺得這個方法,只要有效果,效果一定是穩定又安全。按照當時80kg左右的體重,增長到95kg以上,保持25的體脂率,攢出來的雌激素足夠供應到全身毛囊使用了。
但是他太天真了。
在開始攢脂肪之前,他沒有考慮過人與人之間的差別有多大。他知道有的人容易胖,有的人天生就偏瘦。但也僅限於知道而已。從來沒想象過,在自己身上攢脂肪會碰見什麼不可理喻的困難。
其實每一個環節都不可理喻。人和人之間,先天稟賦的分佈從來是不平等的。
在他的設想中,首先,他應該從每頓多吃一點做起。
於是他為自己準備了兩倍的食物量。很快吃飽了之後,他就看著剩菜傻眼了。別說接著吃了,看一眼他都覺得難受。試著吃了一口,進嘴就想吐。他就是那種人,不餓的時候,山珍海味在面前都懶得動口。點心甜食他小時候喜歡,大了很少吃,甜飲料除非是純果汁不然也不愛喝。
要想多吃東西,除非他想辦法讓自己餓。快速飢餓,除了拼命加大運動量,還有什麼辦法?
剛開始攢脂肪那陣子,他除了多運動還是動了點腦子的。比方說,吃飯速度加快,這樣一來就能在感到飽之前吃下更多食物;這個辦法挺有效的。再比方說,他買了大桶裝的酸奶,打算當水喝——他認為,這玩意消化快,含糖高,又不像水喝進胃裡很快排空,在正餐之間多多喝飽可以把胃撐大;不過這個失敗了,因為他渴的時候完全不想喝酸奶。
飯量成功增大之後,他立刻把運動停了。
按照他的想象,多吃進去的能量,大部分轉化成身上的脂肪,是很合理的。
但他的身體不大聽話。
他倒是為自己設計了增脂食譜,吃的東西已經和以前大不一樣。雞胸肉不碰,用五花肉代替。蔬菜不再是焯水了就吃,而是拿油拌過。油拌了吃太單調,就用醬,沙拉醬豆瓣醬蛋黃醬,哪個醬的油脂多就用哪個。
他從來也沒想過,就算不運動,自己吃下的增脂專用過量食物,也優先變成了肌肉。
這上哪說理去?別人為了減肥黯然神傷的時候,他為了增脂使盡渾身解數,獨自憂傷。
在體脂達標之前,伙食裡的豆製品還不能斷。每天至少有一頓吃豆製品。為了劑量考慮,他吃的都是豆腐乾、豆皮之類的縮製品。好在吃飯速度變快之後,不愛吃的東西,眼一閉也就溜進肚了。
靠增脂攢雌激素的方法,他實踐起來效果並不穩定,只要活動量大一點,體脂就往下掉。
也不安全。體重大了之後,心肝脾肺腎的負擔變重了,身體關節的負擔也變重了,好在有大量肌肉支撐關節,暫時沒事兒。
出於對自己潛能的好奇,以及對豆製品的憎恨,蘭澤努力達到了250斤上下。體脂率稍微超過了20大關,雌激素倒是夠用了。不用再天天豆製品,偶爾稍微吃點也就行了。
但要是認真算的話,20的體脂率,壓根算不上胖。別說那些有增脂天賦的人了,一般人長到二百斤以上,體脂率早飈過35以上了。
別人兩百五十斤,走起來像飄過一片,脂肪盪漾。他堅持增重到了兩百五十斤,長成了一堵結實的牆。
他這種大體積有分量的存在,不該叫胖,應該叫做“莽”。適合傳統體育專案,比方說摔跤、相撲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