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拍馬屁這方面,還得是你小李子。
不過念在這是小李子幾十章以來除了‘少爺英明’之外為數不多的其他臺詞,李承乾還是選擇了勉強接受:
“狄秧等人這次做的不錯,可以為他們記下一功。”
胡扯歸胡扯,但李承乾還是這次事件裡的最大的功臣是誰的。
不管是跟在第二名學子之後喊出‘為勸阻劉兄而來’還是第一個扭頭就走的,實際上都是狄秧等人。
就像老李之前說的那樣,這個時代的讀書人實際上是一種極其固執的存在:
無論對錯,只要是他們認定了的事情,那麼必然會堅持很長的一段時間。
如此一來,狄秧等人的舉動就相當於是在給這些本來還憋足了氣勢的學子們扯後腿的同時還順便放了氣:
不管是什麼時候,‘一鼓作氣,再而衰’的道理總是適用的。
“少爺放心,他們的名字全都被奴婢記下來了。”
點了點頭,小李子的臉上露出了一個大大的笑容:
“等到他們透過考核之後,自然會被分到適合自己的崗位之上。”
“如此便好。”
點了點頭,李承乾又快速的補充了一句:
“如果沒有透過考核,也可以給他們一個機會。”
這個年代的科舉實際上是一種很操蛋的事情:
有些人明明才能不錯,但是卻會因為運氣或者其他的原因而黯然落榜。
雖然朝廷已經對科舉的流程、內容和制度進行了改革,但至少這次的科舉依舊是按照原來的方式在進行。
說李承乾開後門也罷,說李承乾偏心也罷,得益於之前的舉動,他的確願意給狄秧等人一些好處。
“少爺仁慈。”
依舊是滿臉敬佩的獻上一記馬屁,小李子在心中默默的記下了李承乾的交代:
狄秧等人,可酌情重用!
聲勢浩大的‘反改革遊行’就以這樣一個極其草率的方式結束了。
待在自己的躺椅之上,李承乾忍不住有些感慨:
好像自我穿越以來之後,大多數的事情都變得很草率!
對於這種情況,李承乾自然不會認為是自己的原因:
畢竟一個人的能耐再大,也很難影響到整個朝代,就算是皇帝也一樣。
所以……李某人很快就獲得了一個新的結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