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漢釋放了美特朗,並開放部分邊市,與沙羅展開貿易往來。
沙羅使臣還沒回到國內,訊息便早一步飛了回去,沙羅百姓聽到這個訊息都激動的奔走相告。
兩國平安相處,他們才能安居樂業,如果繼續兵戈相向,受苦的永遠都只會是他們。
奧莉帕拉和拜特登聯同一些勳貴、地主、大臣,坐在一起討論對大漢的政策。
這些勳貴、地主和大臣,都是這次奧莉帕拉重返樓淄的主要功臣,出力最多,因此都被加官進爵,成為沙羅新一屆的執政班底。
拜特登是第一功臣,所以被奧莉帕拉封為了丞相,一等魏國公,是奧莉帕拉之下第一人。
這個結果對拜特登來說,相當的滿意,他人生的前幾十年,為了進入沙羅的核心圈,可謂是嘔心瀝血,奈何時運不濟,都無法如願,如今,他終於進來了。
但拜特登的野心卻並沒有因為歲數增大而減小,相反,見識了富饒的隴南、庸州後,他更向往傳說中遍地是黃金的中原和江南。
沙羅商人將中原和江南形容的宛如人間仙境,物產豐富,黃金遍地。
奧莉帕拉雖然也很嚮往,但是這兩年的奔波流浪,讓她喪失了從前的雄心壯志,她變得趨向於平靜生活。
她沒有了侵吞大漢的念頭,只想安安穩穩的做女皇帝,治理好沙羅,恢復沙羅國力,在日後的史書上留下一個好名聲。
但拜特登卻不想這樣,他還想搏一把。
根據最新的情報顯示,鎮守隴南的大都督龍治,悄悄離開了。
隴南和關西一帶的佈防兵力,正在秘密調離,向北方去了。
這意味著什麼?
大漢正在調整對外策略,集中兵力在北方,以後的軍事重點將是打擊蒙烈。
而他們沙羅,暫時不會更為漢廷的目標。
漢廷鬆懈,這不是給了他們沙羅反撲的大好時機嗎?
這幾日來,拜特登一直積極整合沙羅現有的兵力,削弱地方兵力,加強朝廷的軍事實力,各大勳貴、地主,也都紛紛派出自己的武裝力量,加入中央軍。
拜特登還讓自己在政治上的重要盟友馬卡斯、沙利文進入軍隊,擔任重要職位,達到削弱奧莉帕拉在軍方的影響力。
現在這個時代,誰掌握了軍隊,誰就有發言權。
奧莉帕拉知道拜特登的小心思,並展開對抗,但拜特登的權勢過於龐大,她幾個回合下來,都落於下風,只能眼睜睜的看著自己一步步變成傀儡。
這次議會,奧莉帕拉全程旁聽,連插話的機會都沒有。
沙利文道:“大漢與我國的關係,正在走向正常化,這其實是大漢對我們的一種示弱。”
馬卡斯道:“不錯,王秦素來囂張跋扈,對待他國,從來都是恃強凌弱,前不久蒙烈的宰相蘇青,去了洛都,被王秦一頓羞辱,便是以前,對待我國,也是一言不合就搞小動作,現在卻一反常態,積極與我國交好,這很有問題。”
拜特登道:“這主要是因為蒙烈太強大了,幾十萬無敵鐵騎,橫掃草原,一旦全軍南下,對大漢來說,將是一場災難,加上大漢內部,又有白蓮教作亂,南方又發生了洪澇災害,朝廷兼顧不暇,所以,與我們交好,是他們必然的選擇,減輕西線壓力,又可透過貿易,獲得稅收,增加國庫,對他們來說,是有百利而無一害啊!”
幾人分析的頭頭是道,言語間充滿了對大漢的輕視。
拜特登又道:“蒙烈已經遣使來見我,表達了對我們的支援,希望我們不要因為一個共同的敵人,而破壞了彼此之間的友誼。”
共同的敵人?
奧莉帕拉坐不住了,開口道:“蒙烈在北方連輸兩仗,大漢用契真部和朵寧三衛,就將他制衡的動彈不得,要知道,這還是大漢軍隊沒有上場的情況下,如果李皕的十幾萬軍隊出手了,蒙烈很可能會被打的抱頭鼠竄,凡是與大漢為敵者,都不會有好下場。”
“還有,蒙烈的使者見了你?這件事朕怎麼不知道,朕才是沙羅的皇帝。”
她對拜特登非常的不滿,拜特登這是要徹底架空她,獨攬沙羅的大權啊。
最重要的是,拜特登今天火藥味十足,言語中充滿了對大漢的貪婪,多次提及大漢軍隊北調一事,難道他是想趁這個機會,發動對大漢的入侵。
王秦這麼多年來,一路披荊斬棘,多少豪傑梟雄都慘敗於他之手,大多都是因為低估了他,而吃了大虧。
拜特登雖然老奸巨猾,可自問還不到梟雄級別,又怎會是王秦的對手。
想在這個時候打他主意,只怕會自食其果。
如此,大漢和沙羅的關係,將再無修復的可能。
甚至連國家都將會被大漢給滅了。
奧莉帕拉意識到問題的嚴重性和後果,勸阻道:“諸位,現在我沙羅要做的就是與民休息,恢復生產,使百姓安居樂業,我們經不起折騰了,這些年因為戰爭,我們死了多少勇士,國內經濟一蹶不振,多少人無家可歸,妻離子散,食不果腹,衣不蔽體,我們不能再打仗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