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帝留在洛城不走,這大大出乎了群臣的意料。
許多人在心裡責怪皇帝太任性,遷都是何等大事,怎麼可以如此草率。
奈何王秦是皇帝,有獨斷的大權。
貞元八年,春。
王秦下旨,改洛城為洛都,重塑城池,修建皇宮,洛都又被稱為東都。
同時,大明城改為金陵城。
皇帝入住洛都,與魏國相距甚近,大漢駐守京城的軍事力量陸續向洛都開拔,南方各地的駐守部隊,皆被抽調精銳,負責前往洛都修築新都,同時將原都城的糧倉遷往洛都。
與浩浩蕩蕩的軍隊一樣的還有商賈地主,他們攜帶家眷,舉家遷往洛都。
大臣們叫苦不迭,離開這繁華的江南之城,去一個目前還屬於二流之城的地方,是他們不願意的。
在王秦看來,再大的事情,只要他願意做,還是可以辦到的。
王秦遷都洛都,訊息一經傳開,天下皆為之震盪。
前線的軍隊更是聽聞皇帝會在不久後親臨犒軍,士氣隨之高漲。
隨著都城的遷移,國家的重心也會發生傾斜。
成水華再次失眠了。
不久前,他搞定了普特蘇瑪,得以集中力量回防西京,漢軍也被成功遏制了步伐,魏國得到了一絲喘息的時機。
但隨著王秦遷都,大漢的重心向魏國方向傾斜,成水華知道,王秦這是要集中整個國家的力量來伐魏。
惴惴不安的奧莉帕拉,命潛伏於普特蘇瑪身邊的奸細伺機剷除普特蘇瑪,奪回軍隊的掌控權。
在臨近樓淄的前一夜,這些人發動了兵變,整個大營陷入了一片慌亂。
與奧莉帕拉一樣,普特蘇瑪也是惴惴不安,他擔心兵變的失敗,這樣的代價會是讓他身敗名裂,墜入萬劫深淵而不復。
以後的史書上,他只會是一個卑鄙無恥的小人,背叛了自己的姐姐。
只有成功者,才能肆意的改寫史書。
他一定要成功,也一定會成功,成為沙羅歷史上最偉大的君王。
當大營內兵變的喊殺聲響起,他只一個瞬間就跳了起來。
他知道,就算是自己的親姐姐,也不會真的這麼放心他,畢竟這幾十萬大軍,才是帝權最牢固的保障。
安排一些心腹留在軍營裡,這是奧莉帕拉對他的防備。
他預料到了這些,自然沒有恐懼,為此他連戰甲都沒有脫下,抄起身旁的利劍,直接衝了出去,以臨危不懼的姿態,指揮左右鎮壓這場兵變。
與此同時,奧莉帕拉派了一支禁軍從外接應,意圖殺普特蘇瑪一個措手不及。
但她低估了普特蘇瑪的能力。
普特蘇瑪早有萬全的防備,到了天亮時分,偷襲的禁軍被擊潰,奧莉帕拉的心腹們也被全部斬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