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羅二十大軍進入關西,使得魏國西部形勢變的嚴峻。
成水華有些忐忑,李太的分析雖然有理,但他還是不怎麼放心。
校事的探子集中派往關西,緊盯沙羅軍隊的一舉一動。
好在普特蘇瑪不是傻子,沒有真的大動刀戈,只是小打小鬧。
聞悉此事的王秦,自然不快。
對於不聽話的人,只有嚴厲的懲罰他。
民間交易再次縮減,這下沙羅人快喘不過氣了。
沙羅百姓怨聲載道,致使奧莉帕拉開放儲存物資,緩減壓力。
貞元七年,夏。
王秦在一番深思熟慮後,決定兩路出擊,進攻魏國。
只有腹背受敵,西面的沙羅才會真的進攻,否則他們只會敷衍了事。
邯州的龍治,率大軍十五萬,突襲下黨。
下黨守將蘇文,抵擋不了漢軍的攻勢,急忙派人向秦關的段飛明求援。
段飛明大驚,立刻率兵馳援下黨。
漢軍突起大軍,出乎魏軍高層的意料,他們認為,王秦在兩三年內,不會妄動刀兵,他們的戰略目的,是想讓沙羅和魏國互相攻伐,消耗實力。
但這一次,王秦提前發動戰爭,他事先沒有與內閣,兵部,乃至朝議商談,而是直接向兩都下令,命龍治、韓翼進軍。
事發突然,便是龍治、韓翼都懵的很。
但皇帝的命令,由不得他們質疑,他們只需服從即可。
直到邊境戰事爆發,漢廷的大臣們和百姓才知曉。
各部迅速運轉,瘋狂的向邊境輸送物資和兵力。
下黨是孤懸於魏國境外的城池,秦關是魏國東邊的重要關口,只要守住秦關,則魏國本土無恙。
若秦關有失,則魏國地震,可以說,魏國最重要的戰略御地,一個是天門關,另一個就是秦關。
而下黨的得失,在防禦一方面來說,其實並不重要,它只有在魏國對外發動戰爭,才會體現出重要性。
段飛明牽掛下黨,率軍馳援,犯了魏國當前的戰略守則。
在他前腳剛離開秦關,後腳就有漢軍主力猛攻秦關。
龍治玩了一出聲東擊西。
他知道,奪得下黨,對於漢軍來說,並不重要。
只有攻下秦關,才是關鍵所在。
所以,他故意佯攻下黨,嚇唬蘇文,引段飛明離開秦關。
與狡猾的龍治相比,段飛明還是差了很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