貞元四年,秋。
大漢在滅趙之後,迅速發起了對蜀國的吞併之戰。
南川地區的漢軍統帥陳尋,派楊明率軍五萬,發起對易城的猛攻,按照陳尋的計劃,要在明年底前,大軍兵臨天府城下。
魚腹地區的漢軍都督韓翼,則派倪俊帶兵五萬,突襲夔門,王秦伐蜀的主要方略,前期以易城為主,進攻夔門只是對劉焌進行掣肘,況且夔門易守難攻,若是一味猛攻,漢軍將會付出沉重的代價。
待易城拿下,蜀國兩川震動,劉焌將兵力抽調於西川抵禦陳尋之時,再由韓翼猛攻夔門。
既然前期進攻夔門以虛張聲勢為主,所以韓翼的突襲,並沒有太隱秘,而是故意引起蜀軍的注意,待大軍來到夔門城下時,蜀軍早就有了戒備,並且劉焌將東川各地的兵力全都抽調至了夔門。
夔門守將程申,劉焌新提拔的將領,從軍十餘年,戰功彪炳,只因性格剛直,不擅長結交逢迎,因此得罪了權臣和小人,所以一直都只能在基層浮沉,劉焌發現了他,並對他委以重任。
士為知己者死,程申感念劉焌的知遇之恩,發誓願以死扞衛夔門,與夔門共存亡。
得到程申的軍令狀,劉焌心中大定,雖然他並不怎麼相信程申能擋住漢軍的鋒芒,但能拖一段時間算一段時間。
易城的黎煌和丁寧,早就對漢軍的進攻設定了一連套預警。
在楊明還沒殺到易城時,易城的守軍就準備好了防禦。
城中儲存的滾木、金汁、箭矢等防禦物品,幾乎塞滿了易城,而城中的百姓,早在一年前就被遷往了別處,避免戰事發生時,引起騷亂而導致蜀軍受到影響。
即便黎煌、丁寧做了所有該做的準備,但當漢軍進攻易城時,蜀軍還是陷入了巨大的驚慌之中。
五萬漢軍,對易城的三面採取佯攻,重點進攻其南門。
黎煌和丁寧起先以為楊明出現的地方將是漢軍的進攻重點。
但這一次,陳尋模擬過無數次的進攻方案,所以,讓楊明於北門佯攻,吸引黎煌、丁寧的注意力。
挑選精兵,重點進攻南門。
戰事爆發,小小的易城陷入了汪洋人海之中,漫天的箭矢,不斷收割著兩軍將士的生命。
漢軍準備了五十輛臨衝戰車,它們像是噬人的洪荒猛獸,向易城刺出獠牙。
蜀軍見過臨衝戰車,但沒有見過這麼龐大的,幾乎在見到的那一刻,就被嚇懵了。
漢軍的臨衝戰車,大多都是從武軍手中搶來的,並以此為基礎,再進行了一定程度的改良。
為了運來這些臨衝戰車,漢軍耗費了相當大的人力、物力,就是為了在攻打蜀國時,發揮一定的殺傷力。
南門告急,黎煌、丁寧大驚失色,他們這才明白,原來楊明是故意在北門吸引他們的注意力,漢軍真正要進攻的是南門。
“各部立即抽調人手支援南門!”
黎煌一邊下令,一邊親自趕向南門坐鎮。
丁寧見易城岌岌可危,心中懊惱不已,他們準備了這麼久,竟然一戰就被漢軍打的暈頭轉向,兩軍的實力對比,相差太遠,已經壞在了根上,無論做什麼都補救不了。
他應該及早動身離開這裡,否則就不會有今天的擔驚受怕了。
黎煌到了南門,率部死戰數個時辰,才壓住了漢軍的攻勢,保住了南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