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英海接連攻破福京、北名戶,逼的井田見狼狽出逃,一時間,國內的反對聲音迅速消沉。
那些財閥的殘餘勢力,因為害怕,短時間內都不敢再冒頭了。
雖然對外戰爭失利,但透過這次對內戰爭的勝利,東英海再一次鞏固了自身的地位,有效的打擊了敵對勢力。
東英海挾大勝之勢回到海京,此時的漢軍已經返航回大寧。
海京的官員、百姓見東英海回來,心中大定,漢軍在外徘徊的這段時間,他們可以用寢食難安來形容。
一些人遠遠的眺望海面上的漢軍,見漢軍旗幟鮮明,殺氣騰騰,都感到心驚膽顫。
他們自己的軍隊,同樣殺氣騰騰,但是與漢軍相比,始終感覺差了點什麼。
東英海安撫官員、民眾,打算針對國內的一些弊端,進行一次改革。
武國從當年的野蠻世界,跨越到文明世界,只用了幾百年,這幾百年,武國的發展可謂是突飛猛進。
在東英海沒有發動入侵中原戰爭前,武國的國力達到了鼎盛時期,這是一個高光時刻,將永遠載入史冊。
可隨著戰爭的爆發,武國國力急轉直下,如今的武國,再不是幾年前所能比擬的。
想要改變當前的這種局面,提升國力,就必須改革,使衰落的經濟,重新煥發出活力來。
更重要的是,東英海感到此生再無一統天下的希望,他將自己的宏偉理想降低了一個層次,改為成為武國的皇帝。
相比一統天下,這個理想,更容易實現,甚至只需他示意一下手底下的人,自然就會有大把的人哭著喊著要他做皇帝。
但這種做法太低階了,做皇帝,不能表現的太無恥。
畢竟武國統治這片山河有了一百年的時間,取代他,必須名正言順。
如此,才符合皇權天授的思想。
更有利於東英海日後的統治。
為此,東英海決定分三步走,第一步,改革,收攏民心,擴充國力。
第二步,製造天降異象,暗示他是真命天子,取代武氏乃是天意。
第三步,才是逼迫武晉禪讓,由他順理成章的成為皇帝。
人生目標一旦發生了改變,心境、思想就大不一樣了。
東英海不再著眼於天下,而是思考如何確保自己的江山可以傳承千秋萬載。
石井松已經不聽他的號令,三十萬將士更是不受控制。
對此,東英海只能選擇捨棄。
從國內重新招募青壯,組成新軍,進行訓練。
經過幾次的大募兵,原本男丁極多的武國,陷入了女多男少的境地。
田地大面積的呈現荒蕪,為了改變這一困境,東英海下令女子必須下田耕種。
同時,東英海斷絕所有可援助石井松的渠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