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大規模戰爭的不斷掀起,天下格局發生了重大改變,在此前的天下,以魏國、武國為霸主,列國皆懼之。
如今,魏國和武國接連遭遇戰敗,國力大損,再也不能號令天下,而新興的漢國,西敗蜀國,北裂趙國,東拒武國,聲勢如日中天,隱隱有成為天下新一代霸主之勢。
這一次,王秦切斷與沙羅的貿易通道,令沙羅幾乎崩潰,魏國趁機反撲,普特蘇瑪率軍收縮戰線,一時間差點逼得奧莉帕拉下臺,奧莉帕拉放低姿態,送來質子,仍不能獲得王秦的諒解。
眼看著魏國要反敗為勝,奧莉帕拉又一次派人來河州求見王秦,表示願率沙羅臣服於漢。
見敲打的差的不多了,王秦這才重新開啟兩國的貿易通道,讓沙羅人喘過一口氣來。
打擊對手,不一定要透過武力,還可以透過貿易來扼殺對手的生存條件,間接打擊對手,雖然沒有武力血腥、殘酷,但起到的效果卻是顯著的。
早在平定南蠻時,王秦就曾利用鹽、糧等重要物資,成功收買和打擊的蠻族部落。
最重要的是,不需要將士們付出生命,大漢堅持以人為本,重視每一個將士的生命,如果能不戰而達到目的,那是最好不過的。
劉焌得知沙羅竟從漢國的盟友國變成了藩屬國,當場臉色就慘白一片。
如果漢國繼續保持現有態勢,蜀國的滅亡將不可挽回。
陳尋的十八萬大軍,無論是兵力、裝備、物資供應等,都比劉焌的軍隊具有優勢,待時機成熟,王秦就會命陳尋征討蜀國,徹底消滅劉氏。
事實上,在河州的王秦,正在考慮這個問題。
何時滅蜀?
從某種程度來說,陳尋的準備工作已經基本完成,隨時都可以發起進攻。
但趙國的戰事尚未結束,王秦不想兩面作戰,以免陷入被動。
今年雖然還未結束,但大漢已經迎來了第三次大豐收,上天是眷顧大漢的。
各地府庫、糧倉被填滿,有了錢糧,才有打仗的本錢和底氣。
雖然漢軍停止了進擊武軍的腳步,但武軍的日子並不好過。
石井松想取代曹伍陸,而曹伍陸則想誅殺這個老部下,奪取對田橫兵團的控制權,維護自身的權威。
黑志澤既不想摻和石井松、曹伍陸之間的破事,也不想被寧中次吞併,此刻的他,也不知該怎麼辦,一切靜等東英海的安排。
寧中次、弘毅的目的明確,動作迅速,只用了十天的時間,便趕到了燕都城下,突襲燕都,企圖奪取燕都。
幸好聶正邦早早的收到了漢軍的示警,韓德還特意給聶正邦出謀劃策,讓他假意鬆懈防守,實則暗中加強警戒,給寧中次來個當頭一棒,挫滅寧中次的銳氣。
聶正邦自然對韓德言聽計從,故意鬆懈城防,但在暗中卻是佈置了重兵把守。
在寧中次突襲燕都,以為要得逞之時,大批兵馬忽然殺出,將神衝兵團殺的人仰馬翻,成功守住了燕都。
寧中次的心態徹底崩了,在漢軍手裡屢戰屢敗,他也就認了,為何連聶正邦這個不入流的統帥,他也打不過了?
是對手變強了?
還是他老了,變弱了?
聶正邦擊退寧中次,很是得意,人一得意就容易忘形,他想擴大戰果,於是率兵乘勝追擊,但在半途卻遭到了寧中次留下斷後兵馬的伏擊。
結果慘遭大敗,丟下了無數將士的屍體,聶正邦狼狽的逃回燕都。
就在不久前,聶正邦還有氣吞萬里如虎之勢,此刻已是夾緊尾巴的逃亡之犬。
回到燕都,聶正邦對外宣稱此役取得重大成果,並掩蓋追擊失敗的事實。
白白得了燕都,聶正邦做夢都能笑醒。
自從他父親死後,年輕的聶正邦接管了龐大的騎兵軍團,這麼多年過來了,他無時無刻不想取石霖而代之。
兜兜轉轉,他終於得到了可成王霸之業的燕都,而昔日的皇帝石霖,已成了無家可歸的流浪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