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國派出頂級統帥,曹伍陸,以及東英海最得力的兵團田橫兵團,兵力之盛,讓天下為之震驚。
趙國的寧中次、黑志澤,得知麻一誠與鳥川兵團被漢軍消滅,當場震驚的說不出話。
麻一誠是武國久負盛名的統帥,而且狡猾無比,一直是武國將士的崇拜物件,如今身死人滅,實在讓人難以接受。
許多武國將士瞬間就崩潰了,為什麼自覺無敵的他們,屢戰屢敗?
漢軍為何這麼強?
這根本就不符合邏輯!
雖是同一陣線,但與麻一誠頗有矛盾的寧中次,一時間竟生出兔死狐悲之感。
他預感自己,可能也快到那一天了。
如今曹伍陸親來趙國指揮,大家都知道,對漢國的猛烈報復,即將展開。
決定兩國命運的戰爭,即將打響。
他們能否活著回家,亦將有分曉。
燕都裡,石霖非常興奮,因為武國在明珠島被打敗了,從而引出曹伍陸、石井松率大軍來徵。
這意味著,石成、石聰的死期不日將至,他終於有機會收復全部的國土,可以親手一刀一刀剮下這兩個反賊的血肉,一解心頭之恨。
真到了那時候,他與武國反目的日子也就到了。
石霖雖然能力平庸,但心懷大志,他可以惹辱負重一時,但決不會一直給東英海當狗,待到大局穩定,就是他反撲驅逐武軍之日。
雖然禁軍的指揮權,他已交給了黑志澤與寧中次,但馬松、蘇茂等將領,都對他忠心耿耿,只要他一聲令下,所有的禁軍還是會聽命於他。
石霖的小心思,武國人心知肚明,但他們不會計較這些,因為在他們的手中,石霖別想翻起浪花來。
面對武國人大舉渡海西進,王秦立即與大臣們商議應戰之策。
這一戰,是無法避免的,唯有全力以赴。
一些大臣,聽到武國總兵力多達五十萬,再加上石霖的十幾萬禁軍,足足有六七十萬,頓時嚇得瑟瑟發抖,惶恐不安。
他們並不是擔心國家前途與命運,而是擔憂家族和自己的未來。
只有那些真正隨王秦白手起家,走到今天的大臣,才會真的擔憂大漢的未來。
這一戰,他們能否打得贏。
正好,魏國主力西進,無力顧及東面,因此,王秦決意調動一切可戰之兵,赴趙參戰。
這場戰火,只能在趙國境內燃燒,決不能讓它們蔓延進大漢的疆域裡。
做到真正的禦敵於國門之外。
韓德率領的趙軍精銳有十二萬,龍治在河州的兵力有十萬,剛剛經歷大寧之戰的禁軍,還剩十萬,王秦命令他們,全部前往趙國。
至於羅浩、鄧伯的水軍,還不能動。
因為山本一郎率領水軍,出現在了明珠三島的海域附近,大有入侵之意。
王秦知道,山本一郎是東英海用來牽制他的一顆棋子,如果水軍留在明珠三島,山本一郎則不會動,可若是將水軍主力調走,山本一郎就一定會像只惡犬撲上來撕咬明珠三島。
所以,羅浩、鄧伯不能調動,就讓他們在明珠三島繼續練兵整備,為日後進攻武國四島做準備。
三支兵力加在一起,王秦的兵力亦有三十萬。
如果窮極國力,王秦能調動的兵力更多,但是大漢負擔不起。
王秦命程理、韓淝、馬踐留守京城,處理日常政務,他親自前往河州,指揮大軍作戰,許平隨行。
許平對此頗有微詞,皇帝御駕親征,他身為首輔,應該留在京城,統領百官,負責國事。
可王秦居然讓他隨行,這讓他心裡很是不舒服。
但皇帝這麼做,也說明了對他的倚重和離不開。
許平略作收拾,便隨王秦一道,趕赴河州。
皇帝親臨河州指揮,漢軍將士們聞訊軍心大振,士氣如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