縱橫天下,所向無敵的魏國,竟然敗了,並且是敗在了一直被他們欺壓的沙羅人的手中,此事迅速傳遍了天下,令天下為之震驚。
成水華足足用了半天時間才回過神,李太、畢志、孫誡等大臣全都聚集在了大司馬府,等待商議對策。
作為武將的孫誡,第一個出聲:“末將願領大軍,增援天門關!”
李太搖頭道:“天門關不是重中之重,貝斯特大草原的馬場,才是關鍵所在,如果成夏被突襲,三十萬鐵騎和近百萬匹戰馬遭受損失,那對我大魏將是沉重打擊。”
成水華道:“我已命人傳命給成夏,讓他增強警戒和防禦。”
李太依然搖頭道:“奧莉帕拉不是泛泛之輩,沙羅在她的手中,不可與往日相提並論,如今的沙羅,整體實力,絕對超乎我們的估計,要想對付沙羅,就必須拿出全部的實力和精力。”
“有這麼嚴重?沙羅被我們打壓了十幾年,只不過換了一個女人當政,就有這麼厲害?”
孫誡不屑道,他認為,冉雲的失利完全是因為驕傲自大輕敵所致,他打心眼裡瞧不上奧莉帕拉,認為一個女人上位,所靠的無非是美色,並不是取決於她真正的本事。
成水華也認為李太有些小題大做,雖然冉雲敗了,損失了十萬人,但對於擁有百萬大軍的魏國來說,這十萬人,不過是九牛一毛。
只要他立刻增兵天門關,並調動成夏的鐵騎南下,合擊沙羅,最後的勝利,依然屬於魏國。
於是,成水華調孫誡率三十萬大軍增援冉雲,同時,命成夏率三十萬鐵騎參與合擊沙羅。
如此一來,魏國等於動用了六十萬大軍來對付沙羅。
而云國方面,魏國派出了十萬人,在秦關、下黨一帶,段飛明和金袈的軍隊亦十幾萬人。
算上冉雲和金袈死去了十五萬將士,如今的魏國西京只剩十來萬軍隊。
三面開戰的魏國,等於拿出了全部家底,一旦西線失利,魏國就完了。
為了確保西線戰事的順利進行,成水華決定親自前往指揮,留畢志在西京負責政務。
李太隨他前往,但李太並不同意成水華的這個方案。
他認為,當今之計,撤回鄒隗、段飛明和金袈,集中魏國的全部力量才是上策。
但成水華自信滿滿,並不聽從李太的意見。
對此,李太也是十分無奈。
魏國調動六十萬大軍進攻沙羅,沙羅上下雖然膽怯,但在奧莉帕拉的指揮下,依然沒有選擇退縮。
奧莉帕拉和她的弟弟普特蘇瑪分析,要想擊敗成水華,就必須先打垮成夏的三十萬鐵騎,摧毀成水華在貝斯特大草原的馬場,奪取魏國的戰馬,用來武裝自己的騎兵。
萬幸的是,成夏此人,貪財好熱,能力平平,並不具備一個合格統帥所有的條件,他對成水華安排自己在大草原上看著馬場,訓練騎兵一事,十分不滿。
他嚮往繁華的西京,哪裡有天下最好的美酒,最美麗的歌姬,他不想在草原過風吹日曬的日子。
當成水華的命令送達他面前時,成夏冷笑道:“沙羅人,一群豬玀而已,他們要是敢來突襲我,我定叫他們好看!”
“來人,酒喝完了,快上酒,還有,我要的女人找來了沒有,他孃的,憋壞老子了!”
下面的將領們,個個大氣都不敢出,成夏脾氣暴躁,動不動就鞭打他們,誰也不敢反對他,更別提向成水華打小報告。
幾年前,有人看不過去,就向成水華寫信說明了此事,換來的卻是成水華對成夏不痛不癢的訓斥,而舉報的將領,則慘了。
他遭到了成夏的瘋狂報復,不久後,在一次圍獵中不幸落馬摔死了。
大家心知肚明,知道這是成夏一手安排的,於是,眾人更加小心翼翼的夾緊尾巴,老實做人,才能活的長遠。
當成水華第二道命令傳來時,成夏喝的伶仃大醉,躺在地上呼呼大睡。
直到次日傍晚才醒來,成夏迷糊的看完命令,原來是成水華急令他立刻率鐵騎南下,和大軍一起合擊沙羅。
成夏並不著急,打算讓人明日在做準備,今天已經快過去了,收拾東西是來不及了,不如再喝一杯。
午夜時分,安靜的草原上,忽然狂風大作,大地顫動,馬蹄聲咚咚的響起。
負責警戒的魏國騎兵,立刻意識到不對勁,向大營發去預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