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國一方面與漢魏進行緊急談判,一方面在蘇怓的主持下,從各地徵募兵丁,組成新軍,以應對很可能會發生的戰爭。
石霖和大臣們都知道,漢魏兩國,哪一個現在都不是好惹的。
魏國人在秦關不斷增加重兵,據可靠訊息,魏軍兵力已多達四十萬。
這是絕對的軍事威脅,趙國在邊境只有二十萬禁軍以及各支地方軍團,總兵力只有三十萬。
雖然兵力只差十萬,但戰鬥力方面,趙軍和魏軍遠不是一個層次的。
魏軍的整體戰鬥素質,是天下聞名的,而趙軍的實力,石霖心知肚明。
真打起來,趙軍肯定吃虧。
如果舉國之力應戰,趙國還有幾分勝算。
偏偏在南邊,他們又得罪了漢國。
為了表示誠意,石霖親自去往軍營,釋放金袈及一眾魏軍將士。
看到金袈渾身傷痕,奄奄一息的悽慘樣子,石霖差點沒站穩。
不用問都知道,這肯定是青龍嚴刑逼供的結果。
見金袈連話都說不出來,慰問的話,石霖怎麼也說不出來。
石霖只能命趙國最好的大夫醫治金袈,如果金袈死了。
他和魏國之間的樑子就結的更大了。
這一切都是青龍指揮副使搞出來的,石霖越想越氣,命人綁了青龍指揮副使,推卸責任這一點,是趙國人的特色。
上至天子,中至王公大臣,下至黎明百姓,都十分擅長。
陳鴻和一眾武將,將戰敗的主要責任,一股腦的推卸給了姜鎮。
石霖則將這次因誤會而引起的戰爭的責任,全推給了青龍指揮副使和漢國。
並且命人將這些俘虜,全部送到秦關,還給魏國。
石霖自以為在誠意方面,他是做足了。
可談判中,魏國人卻不買賬。
錯誤,是你們犯的,與我們何干?
犯了錯,就要承擔應有的責任。
魏國要的也不多,除了把下黨郡還回來,還要多給十個州和一百萬白銀,作為賠償。
趙國前來談判的使者,卻是不敢做主。
魏國分明是在獅子大開口,石霖對魏國的底線是,再把下黨郡還給魏國,以及賠個二三十萬白銀。
可憐的下黨百姓,短短時間內,成了趙魏兩國之間的物品,給來給去。
趙國使者不敢答應鄒峑的要求,只能將魏國的要求,上報給石霖決斷。
這可把石霖氣壞了,他斷然不會同意魏國人的無理要求。
十個州真要是割讓出去,他這個皇帝怕是會被人罵死。
至於一百萬白銀,這可相當於趙國一年賦稅的五分之一。
因為備戰,國庫每日花出去的錢就如流水一樣。
要是賠這麼多錢,朝廷就窮了。
更壞的訊息還在後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