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治理南川?
王秦將這個議題,交由內閣討論,他只進行決策。
內閣很快商量出了結果,以夷制夷。
這符合南川當前的實際情況。
王秦看後,也是立即同意。
很快,在漢廷的暗中操作下,劉鼎在邕城的臨時朝廷,以蜀國正統的名義,冊封此前立功的夷族部落。
此次與漢軍合作的夷族部落,一共二十七個,無論大小,一律封王。
並將南川的其他夷族部落全部劃分到他們的名下。
非夷族百姓,則由官府登記造冊,集中管轄。
這麼做的目的,是為了激化夷族內部矛盾。
試問,其他夷族部落怎麼會心甘情願的臣服這些部落。
他們之間,勢必會發生更大的矛盾,甚至戰爭。
而這就是漢廷所希望看到的,只有他們發生內戰,才會需要外力支援,而爭取大漢的支援,才是他們最好的選擇。
只有如此,大漢才能以最小的代價,獲取最大的利益。
當劉鼎的朝廷,發出封王的旨意後,立刻引起了震動。
那些得知自己被劃分到了其他部落名下的部落,對此極為不滿,嚷嚷著要以武力扞衛自己的主權。
剛剛恢復平靜的南川,掀起了更大的波瀾。
無數夷族部落舉兵而起,他們結成同盟,對抗劉鼎和這些被封為王的部落。
邕城。
重組朝廷的劉鼎,成了有名無實的皇帝。
他手中唯一的實力就是夏賢和幾千禁軍,當了這麼多年皇帝,劉鼎不是傻子,漸漸的他發現大漢的真實目的是想挾他以令蜀國。
而不是真心要幫他消滅劉焌。
否則在劉焌狼狽逃回西川之時,漢軍不會停止追擊劉焌,給他喘息之機。
更不會以他的名義,出臺種種政策,治理南川。
而這些政策,劉鼎居然是事後才知道的。
想要擺脫控制,只有發展屬於自己的實力才行。
一方面,他在陳尋面前裝傻充愣,整天花天酒地,不問世事。
另一方面,冊封夏賢為大元帥,負責招兵買馬,組建大軍,擴充實力。
陳尋的臨時府邸中,一眾漢軍將領,齊聚一堂,除了漢軍高層,還有一些部落代表,他們都是尋求漢軍支援的部落。
自從大封諸王后,夷族部落之間的爭鬥就日益頻繁了起來。
幾個封王的大部落,自持實力強大,直接展開了吞併戰爭,取得了顯著效果,其他小部落的封王之路,就沒那麼順利了。
他們以王的名義,前去收編劃分到自己名下的部落時,遭到了頑強的抵抗,迫於無奈的他們,只能尋求漢軍幫助。
至於劉鼎的朝廷,他們都是聰明人,知道那只是個糊人的幌子。
陳尋召集漢軍的高層,以及投靠大漢的部落,是為了籠絡人心,增加感情。
最近一段時間,劉鼎的小動作不斷。
夏賢招募兵馬的程序很不順利,天狼衛在暗中阻撓,使得夏賢招募了好幾天,才募得幾百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