統帥的人選,是個難題!
王秦想調後軍大都督蔡鯰,直接從廣惠挺進南川,方便、快捷、省力……
只是,蔡鯰太過急功近利,如果派他入蜀,不可控因素太多。
萬一出了岔子,對大漢將造成不可估量的損失。
畢竟王秦手中所能調動的資源實在太少,經不起失敗。
許平看出了王秦的憂慮所在,知道王秦在擔憂何事。
於是,他又道:“陛下,臣保舉一人,可擔此重任,統率大軍入蜀,完成戰略設想。”
王秦笑道:“誰?”
許平正色道:“車騎大將軍,陳尋。”
陳尋現統率三萬禁軍,負責保衛皇宮的安危,屬於重職。
對於陳尋的能力,王秦自然清楚。
他麾下諸將,論有統帥之才的大將。
除了龍治、韓德,當屬陳尋最有潛質。
只是陳尋與普通將領不一樣,他不喜醉酒,偏愛舞文弄墨,平常打扮的風度翩翩,與武將們格格不入,因此在軍中總讓人覺得高冷,不敢輕易接近。
相反,文官們和陳尋的交情很深,都認為以他的才能,不應該在軍中任職,應該在六部當官,這才能發揮他的特長。
只是,將陳尋派去統率大軍,能否鎮的住二十萬大軍,從而完成他們的戰略構想。
這是一個千載難逢的機會,蜀國內亂,只要趁機出兵,分裂蜀國,並佔據蜀國的一部分,將對未來的戰略格局造成重大影響。
大漢對蜀,將形成壓倒性優勢,掌握主動權。
被掐住脖子的蜀國,只能任由王秦擺佈。
王秦當即召陳尋從殿外進朝,將蜀國的形勢告訴了他,並將他們的戰略構想說了一遍。
讓陳尋發表自己的意見。
陳尋抱拳道:“一切聽從陛下旨意。”
“只是,臣認為,二十萬大軍入蜀,對當前的大漢是一個極重的負擔,尤其是此次入蜀,是從道路崎嶇的南方行軍,後勤補給等方面,都是非常困難的,損耗實在太大,所以,臣以為,不可發二十萬大軍,十萬兵,是極限。”
十萬人?
大臣們一陣詫異,低聲討論,都對陳尋的託大,表示質疑。
王秦倒是十分驚喜,二十萬大軍,的確會給大漢造成沉重的負擔。
尤其是當前百廢待興的大漢,國庫所剩無幾,糧食方面,只有東南有富餘,其他地方,能保持自給自足就算不錯的了。
如果只是派遣十萬大軍,對當前的大漢來說,是一個可以承受的範圍。
物資保障方面,綽綽有餘。
排程起來,也是十分輕鬆的。
“陳尋,到了蜀國,你打算怎麼做?”
王秦依舊不放心,問道。
陳尋回答道:“南川的地形,我研究過,多是山地,比我們南方的地形更加複雜,而且都是夷族偏多,劉鼎與這些夷族的關係,並不融洽,之前,還曾派兵鎮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