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日,漢軍按照王秦的命令,向南渡大營射去數千封勸降書。
杜世傑、潘廣等人在帳內聽到將士彙報此事,大吃一驚,江北百姓對王秦多有推崇之意,許多將士都對這次的討漢之戰感到莫名的壓力,畢竟王秦和漢軍的強大是有目共睹的。
勸降書雖然不能立竿見影,令將士們投降,但在心理上,會令將士們產生浮動,影響軍隊士氣。
“所有的勸降書,立即焚燬,嚴禁將士們傳閱和討論!”
杜世傑急道。
“我認為,堵不如疏,此事越是禁止,越會讓將士們感到好奇,不如將將士們聚集在一起,公開討論這封勸降信,拆穿王秦的用心之險惡,激勵將士,團結一致抗敵!”
杜世傑身邊一身高不足五尺的男子笑道。
此人名叫胡筧,是江北有名的隱士,足智多謀,只因身體缺陷,常為人所輕,因此憤而避世。
張淼為了請他出山,耗費了很大的精力。
這也是張淼為何人在江北,卻不擔心杜世傑、潘廣等人的原因。
他相信胡筧,有他在,王秦想破他的大軍,並非易事。
出發前,張淼已經叮囑過杜世傑,一切決定,當遵從胡筧的命令。
杜世傑不敢違背,見胡筧發話,他立刻按照胡筧的吩咐去做。
王秦的勸降書,是由許平捉筆完成的。
他以江南江北是一家為核心,闡述兩軍應放棄對抗,實現和平,他們好早日回家與家人團聚。
許多江北軍看完後,都暗暗泣淚,他們早就厭煩了戰爭,想過幾天安生日子,只是當政者不允許啊!
胡筧拿過一封勸降信細細的看了一遍,又見將士們多有感觸,心中大呼不妙。
他暗暗佩服王秦蠱惑人心很有一套,攻城為下,攻心為上,這才是戰術的最高境界啊!
他們的討漢之戰,註定了從一開始,就沒有多少勝算。
雙方,無論是從兵力、後勤等各方面對比,都不佔優勢。
張淼想搏一把的心理,胡筧可以理解,但不贊同。
他認為,張淼應該攜十幾萬江北軍和數十萬江北百姓,歸降王秦,如此方可換取子嗣一世富貴與平安。
這才是上上之策。
如果討漢失敗,王秦是絕對不會手下留情,昔日的那點恩情,對王秦這種鐵血殺伐的人來說,會有用嗎?
事已至此,多想無益。
他只能盡人事,聽天命。
杜世傑很快將將士們聚集,由胡筧上臺講話,揭露勸降信背後,王秦的險惡用心,胡筧痛斥王秦是卑鄙小人,激勵將士們不要被王秦蠱惑,只要能擊破漢軍,攻下大明城,人人都可得重賞。
這番講話,效果甚微,結尾時,將士們都有些打不起精神,口號喊起來有精無力。
敗軍之相啊!
胡筧臉色鐵青,這一幕刺痛了他的內心,就是所向披靡的虞驍重生,面對這一幕,怕也是無力迴天吧!
杜世傑悄悄的對胡筧說道:“軍師,這疏的效果不大啊,我看將士們對王秦並無太大的殺心,我們怕是很難取勝啊!”
胡筧低聲道:“這場仗,本來就沒有什麼勝算,唯今之計,我們只能死守南渡大營,待張公馳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