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洋率軍突圍,遭到了無情的阻攔,漢軍以泰山壓頂之勢,將這支宋軍殺的橫屍遍野,部分宋軍明智的選擇了投降。
直到被抓,周洋都不明白漢軍是怎麼發現他的,為了擺脫漢軍的追擊,他可是多次轉移藏身之地。
很快,周洋就被送到了王秦的面前。
“你挺厲害的,率領一支孤軍,就敢在我的地盤上四處蹦噠,又是攻大明城,又是伏擊我。”
王秦笑著對周洋說道。
笑容很燦爛,若是旁人見了,一定心花怒放,因為在他們的眼裡,漢王是不輕易對別人『露』出笑容的,但凡漢王笑了,定是有好事。
可這時,在周洋眼裡,王秦的笑,如同地府裡的閻王,怎麼看,都讓人發『毛』。
“張淼叔,身體還好吧。”
王秦一邊命人給周洋鬆綁賜座,一邊詢問道。
“張公的身體一直都挺硬朗。”
周洋誠惶誠恐的答道。
“那就好,我一直都擔心張淼叔在江北過的不好,畢竟他是江南人,在江北水土不服是常有的事。”
王秦關切的說道。
“張公挺好的,每頓都能食三碗飯,只是他每天公務繁忙,睡不了多長時間覺。”
周洋見漢王並沒有想象的那般盛氣凌人,反而非常和善,慢慢的不再拘束,開始開啟了話匣子。
對王秦的提問,基本都是有問必答,而王秦的問題,大多都是關於張淼的個人情況,對江北的兵力分佈,權力鬥爭等敏感問題,王秦一概不問。
這一點讓周洋非常納悶,漢王好不容易抓到他,為何一點都不關心江北軍情,反而問一些無關痛癢的問題。
難道他真的只關心他的半個恩師,對江北的討伐,他根本不在意,或者說,他壓根沒放眼裡。
“我命人準備了點張淼叔最喜歡的江南特產和米酒,你替我帶給張淼叔,對了,這裡還有一封我給張淼叔的信件,你也一併交給張淼叔,記住,事關重大,一定要交到張淼叔手裡,在此之前,不能讓別人看到。”
王秦叮囑道。
見王秦神『色』嚴肅,語氣凝重,周洋心中一噔,他覺得張淼和王秦之間,有不可告人的秘密。
都說張淼曾勸朱繇殺掉王秦,兩人因此結怨,可現在來看,其實並不然,這有可能只是兩人故意為之,『迷』『惑』世人的把戲。
假如真是這樣,那漢軍入主江北,指日可待。
周洋一想到這,立刻對王秦越發恭敬了,因為一切真如他所想,漢王日後將是他的新主。
隨後,王秦派兵護送周洋及俘虜的部分宋軍去往南渡,並讓韓德準備船隻,送周洋回江北。
做好這一切,王秦順利趕回大明城,短短一個月,王秦又滅掉一個敵人,漢王聲勢更加浩大。
與此同時,各地官吏、鄉紳紛紛上書,都說本地出現麒麟、金龍等祥瑞,這預示真命天子已經出現,應在漢王身上,漢王應早登帝位,以正民心。
許平將這些文書放在王秦席案的最顯眼處,當王秦一回到處理政務的房間,第一眼就看到了這些文書。
王秦略微看了幾眼,就沒興趣再翻閱了。
稱帝是早晚的事情,但不是現在。
如今最主要的事情,就是驅逐武軍離境,收復東部及明珠等三島,其次就是進軍江北,平項然,抓張淼,再次實現舊楚時期的領土完整。
只有做到這些,他才算有資格稱帝。
許平見王秦對稱帝一事,並不著急,心裡非常失望,他對丞相一職,垂涎三尺。
漢王重開科舉的訊息,迅速傳遍天下,各地士子紛紛摩拳擦掌,準備大顯身手。
也有人不看好這次科舉,他們認為王秦以漢王的身份開科舉,自古未有,於理不合,況且武軍仍在國內,科舉能否順利的開展,是一個未知數,萬一武軍強勢反擊,到時聚集於大明城計程車子豈不是非常危險。
基於這幾點,大學士程理的回應非常強勢,漢王是雄主,現雖無帝王之名,卻是天命所歸,有帝王之姿,重開科舉,合情合理。
而將科舉的最終地點,定在大明城,這說明漢軍有足夠的實力保護舉子的安全,倘若舉子們對漢王連這點信心都沒有,連這點勇氣都沒有,又怎麼做漢臣?為百姓謀福祉?
程理回應,令許多人羞愧,同時也讓人對漢王的科舉十分期待。
“命令各地官員,各部將領,對轄地內的匪寇、惡霸,嚴厲打擊,確保科舉的順利進行,如果有人膽敢在此期間犯事,決不輕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