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然,如王秦預料般,在項然討賊檄文釋出沒幾天,馬少明就緊接著以同樣的口吻,釋出了討伐王秦的檄文。
馬少明深知他與項然唇齒相依,兩者一榮俱榮,一損俱損,想要獨善其身,絕無可能。
儘管他的背後有蜀國撐腰,可蜀國畢竟遠在三川,遠水救不了近火,想要生存,就必須和項然共進退。
而王秦的實力逐漸強大,讓馬少明感到恐懼,因此項然發兵討伐,其實也暗合他意。
只是馬少明沒想到王秦的行事風格如此凌厲果斷,在他的討伐檄文剛一宣佈,王秦就已經兵臨城下了。
王秦與韓翼,率領兩萬騎兵和三千飛虎軍,選擇避過其他城池,直接進攻馬少明的大本營萬州。
兵行險招,結果只有兩種。
第一,灰飛煙滅,滿盤皆輸。
第二,事半功倍,大獲全勝。
如果對手是別人,王秦絕不敢輕率一旅就直搗黃龍。
可對手偏偏是馬少明,一個沒落貴族的子弟,得勢後驕傲自大,甚是狂妄。
尤其是蜀國皇帝將公主嫁給他後,馬少明自以為有蜀國撐腰,又有項然為盟友,江山穩固,因此越發驕縱。
打鐵還需自身硬,光靠外援,就想長治久安,可不是明策。
馬少明年少從軍,只知衝鋒陷陣,沒人教過他該如何治國強軍。
因此,他只知道拼命的擴招軍隊,使兵力不斷增加,卻疏忽了最關鍵的一點,如果將壯丁全都徵編入伍,田地由誰來種?
一年時間,境內就已經出現了糧食供應不足的局面,馬少明卻不思如何解決,反而拼命的搜刮百姓們的糧食,用來維持軍隊和他的統治。
馬少明發布討賊檄文的同時,還有一件糟心的事情,讓他頭疼無比。
馬少明在東面的前沿陣地,高陵,收留了兩位不速之客,朱成器和朱成業。
高陵守將廖無信背叛了他。
這令馬少明惱怒的一天沒有吃下飯。
因為馬少明麾下的許多將領,都是從朱繇大軍中走出的,許多人都對朱繇忠心耿耿,有些人愚忠,不思變通,遭到了馬少明的排除,還有人見風頭不對,立刻調轉風向,表示臣服於他。
這些人中的典型就是廖無信,廖無信是第一個表示誓死效忠馬少明的將領,為了表明忠心,廖無信親手擒殺了一批暗中蓄謀對付馬少明的將領,此舉搏得了馬少明的信任,於是馬少明將重地高陵交給了廖無信鎮守。
當朱成器和朱成業到了高陵,廖無信立刻誅殺了馬少明派給他的副將,重新豎起了大梁的旗幟。
高陵城成了大梁最後的陣地。
雖然誓死效忠朱繇的人,所剩無幾,但還是值得爭取的力量,他們紛紛前往高陵城,要擁護新君重建大梁。
然而此時,擺在廖無信面前最頭疼的問題是,立誰為新君?
朱繇直到死,都沒有冊立太子,雖然有史以來,嫡長子制已是公認的,可凡事都有例外,想要大家心悅誠服,還得靠實力。
朱成器的不爭氣和糊塗,眾所皆知,如果讓他繼承大梁,還不如趁早散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