鐵蒙接到樂平郡主,按照原計劃,是要將樂平郡主等人護送回廣惠,可還沒來得及出發,朱繇從江北發來信函,讓樂平郡主繼續前往淮京。
這令樂平郡主十分費解,最後還是王秦解除了樂平郡主的疑惑。
大都督要返京了!
楚四世和他的死忠們在朱繇面前根本翻不起什麼浪花來。
根據江北最新軍情顯示,河州被五路大軍圍攻,範閒堅守不出,最後在曹建忠的賄賂下,守城的武將偷開城門,放楚軍入內,十幾萬順天軍被奮勇爭先的楚軍打的大敗。
範閒亦在戰爭中不知所蹤,建立不到一年的大順政權宣告滅亡,當然,自始至終,範閒的大順也沒有得到各國的認可。
那些跟著範閒得以雞犬升天的官吏們,無論出身來歷,都在戰鬥中被楚軍誅殺。
朱繇要用這場血腥的戰鬥,來進一步增加自己的威望,儘管他未能親身參與指揮這場戰鬥。
河州重歸大楚防下的意義絕對要比消滅反賊範閒的意義要重要的多。
河州是大楚防禦趙國的第一要塞,若是被趙國控制,則江北必失。
虎成的吳威在得知河州失陷後,主動開啟城門,歸降朱繇。
泗縣的張淼在權衡利弊後,答應了朱繇的招攬,和杜世傑率三萬順天軍歸降。
這件事令王秦大為意外,同時十分激動,這意味著他們不再是敵對陣營,相見的時候,還能在一起談笑風生。
江北終於在年關前得以平定,朱繇的初步計劃實現。
下一步,他便要率得勝之師返京,完成他多年的夙願。
而江北初定,民生凋敝,趙國大軍又陳列北境,虎視眈眈。
這意味著留守江北的武將必須沉穩可靠,能應對多方面的複雜局勢。
同時,還需要一位善於處理政務且足智多謀的文官輔助。
只有這樣,朱繇才能放心回京全力應對楊氏。
經過深思熟慮後,朱繇任命項然為大將軍,統籌江北一切軍務,主要是防範北方的趙國,不讓聶正邦有機可乘。
在此前,聶正邦率幾十萬騎兵打算趁楚國江北動亂之際,趁火打劫,攻佔楚國的江北地區,將楚國的力量趕出蒼江以北。
楚國佔據江北十四州這些年,一直都是趙國心中的痛。
它就像懸在頭上的利劍一般,令趙國掌權者寢食難安。
因為楚國佔據江北,隨時都可對趙國發動進攻,而趙國面對楚國,幾乎並無什麼地利可守。
只要楚國願意,甚至可以派兵突襲至趙國的腹地。
萬幸的是楚國自開國皇帝后的幾任皇帝,全都沒有進取之心,只貪圖享樂,守著江北這塊重地卻不願利用。
但現在不同了,朱繇是一位有開拓野心的人,一旦徹底掌控大權,必定會效仿那些一統天下的大帝,積極開疆拓土。
趙國緊鄰楚國,必定會是朱繇的首攻目標。
因此,隨著朱繇的漸漸壯大,趙國皇帝越發寢食難安,奪取江北十四州,成了他當前執政的第一要務。
可惜,聶氏家族成了趙國的第一權族,經常掣肘趙國皇帝的施政和決策。
聶正邦不經朝廷同意率幾十萬騎兵南下,趙國皇帝雖然無奈,但也默許。
只要能奪取江北,不讓楚國在蒼江以北有立足之地,也算是間接實現了他的想法。
可惜就在這節骨眼上,突然爆出了聶正邦之弟,聶正波,勾結武國奸細,意圖在燕都發起政變,推翻石氏的統治。
就在政變前夕,聶正波的同黨蘇袁擔心政變失敗,會殃及自己,所以選擇了告密。
趙帝勃然大怒,立即出動御林軍將聶正波及其同黨全部抓了起來。
趙帝本想借此理由將聶氏一族一網打盡,奈何聶正邦手握重兵在外,一旦反攻燕都,趙國百年基業或都將此毀於一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