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雲沒有輕舉妄動,而是蟄伏了幾日,不見任何動靜。
而後,袁術和曹仁或許是認為姬溪只是做了做樣子,所以只是象徵性的派出了兵馬,而實際上卻並不想管兩方的戰爭,於是,他們的戰火再次加劇,而對趙雲卻放鬆了警惕。
誰知道,趙雲等的就是他們放鬆警惕,當他們的目光再次轉向對方的時候,趙雲驟然出擊,一日間突進百餘里,直切要害,只一仗,便在這紛亂的局勢中切斷了袁術的糧道。
到此時,趙雲的作戰意圖便非常的明顯了,那邊是助曹滅袁。
糧道已失,袁術驟然慌了,他向撤兵,可前方曹仁緊追不捨,後面趙雲步步緊逼,此二人素未蒙面,可配合起來卻非常順利,於是這仗自然也打的頗為順利。
袁術被二人前後夾擊,形勢岌岌可危,在這關鍵的時刻,呂布竟然反叛了,他竟然帶著自己的本部八千兵馬衝出了包圍圈,一路向西逃命去了。
知道這個訊息之後,袁術頓時氣的吐血,得,最後的指望也沒啦。
最後,袁術被趙雲和曹仁堵在了一座名為正陽的城中,他手下之剩下了區區數千兵馬,而城外,卻被趙雲和曹仁的數萬兵馬包圍著。
袁術已經窮途末路,此戰,他敗的徹底,走投無路之下,他派人出城投降。
當日,氣灰濛濛的下著雨,正陽城外,曹仁領兵四萬列於東,趙雲領兵三萬立於西,中間立著的,是袁術僅存的大將紀靈。
擺在三者之間的最後一個問題是,袁術要投降,向誰投降,袁術的印綬交給誰,是榮譽問題。不管是趙雲還是曹仁,都要為自己的主上掙得這個榮譽,這同樣是戰爭。
兩軍陣前,雙方諸將第一次見面,他們對站在旁邊的紀靈視而不見,大家都知道,袁術想投降誰,不是他自己能決定的,而是要看他們二饒意思。
曹仁長的五大三粗,實則心思時分細膩,他率先開口道:“趙將軍遠來相助,著實辛苦了,待我面見我家主公,定會補上厚禮送至長安姬府。”
這話只提姬溪卻不提子,意思便是這是諸侯之間的恩怨,與子無關。既與子無關,那這袁術是在豫州境內戰敗的,便一所應當成為豫州的戰俘。
這點心思偏偏五年前的趙雲還行,可現在嘛,趙雲眼睛一眨便看穿了曹仁的心思。
於是,趙雲直截簾的拆穿了曹仁的心思,開口道:“普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濱,莫非王臣。我受子之命剿賊,與姬將軍何干?”
見趙雲不上當,曹仁咬咬牙,試探性的了一句:“大家都是明白人,誰不知道,姬將軍事當朝太傅,子不也得隨時聽教嗎,答謝姬將軍不就等同於答謝子了嗎?”
聞言,趙雲雙目圓瞪,出其不意的暴喝道:“放肆,汝妄為漢將,焉何此大逆不道之言,莫不是也要學著袁術,做叛國的反賊?”
喜歡漢末之奇謀請大家收藏:()漢末之奇謀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