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嘉有心想要繼續追問,可也聽出了姬溪不願多言的意思,寄人籬下,自然不好步步緊逼,便暫且放下了這件事,轉而接著姬溪的話反問:“如今村子裡太平祥和,宛若世外桃源,何來的舉步維艱?”
於是,姬溪便將自五月底到現在發生的事情原原本本的敘述了出來,並且道出了自己的擔憂以及進退兩難的窘境。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精彩內容!
郭嘉聽完,皺眉沉思半響,後道:“亭長的游擊戰術,確實精妙,在下很是佩服。”
姬溪擺手道:“奉孝秒讚了,若是這戰術果真精妙,我也不會陷入如今的窘境了。”
郭嘉笑道:“亭長也不必過謙,這游擊戰術另闢蹊徑,乃是以少勝多的絕佳戰術,只是,恕在下直言,這游擊戰術,應該不是先生的傑作,乃是從某位高饒手中學來的,不知可對?”
姬溪的目光一凝,暗想這郭嘉是怎麼知道的,便問道:“奉孝如何得知?”
郭嘉言道:“因為亭長只用出了這游擊戰術的形,卻忽略了這游擊戰術的神,有其形而無其神,初始時尚可有些戰果,但只要敵人開始提防,便可輕易破之。”
聞言,姬溪心中有些不服氣,暗討這游擊戰術,我也是深刻研究過的,怎麼就只有其形,不具其神了,於是問道:“那奉孝覺得,其神何在?”
郭嘉自信的道:“其神之所在,便在於無處不在,化風化雨,飄散地。”
姬溪道:“在下就是這麼做的啊?”
郭嘉道:“那麼,亭長可曾想過,那風,那雨,是從哪裡來的?”
姬溪呵呵一笑,剛想運用後世的知識為郭嘉解釋風雨雷電的生成,以此彰顯自己的學識,卻忽的醒悟過來,人家是在點醒自己,告訴自己風雨之所以能夠潤物細無聲,其歸結在於它無處不在,更在於它生自地間,是以無從琢磨,從而能夠自由自在,隨意的遊走地之間。
姬溪終於明白了郭嘉所言的神在哪裡,也終於明白了自己之所以進退兩難,其根由不在於敵人,而在於自身,在於自身的顧慮太多,有了這麼許多的顧慮,哪裡還能自由自在,無跡可尋。
自己的顧慮是什麼?顯而易見的,是村子裡的老弱婦孺以及那上千的難民,如果沒有他們的話,自己完全可以帶著鐵匠隊的隊員無所顧忌的在這太行山中橫衝直撞,憑鐵匠隊的本事,沒人能找的到,鐵匠隊將化身為黑暗中的死神,將白饒所部一點點的蠶食掉。
可村子還在這裡,村子裡還有許多人需要保護,所以自己必須把根紮在這裡,這便相當於把自己赤裸裸的放在敵饒眼皮子底下,能有作為才怪呢。
郭嘉一語,徹底的點醒了姬溪,也讓姬溪對郭嘉的智謀徹底的服氣了,於是,趕緊站起,躬身一禮,誠懇的道:“先生大才,一語點醒夢中人,在下不勝感激,只是,如今的情況就是這樣,在下也絕不可能拋棄村裡的鄉親父老,所以,還請先生為在下指條明路。”
郭嘉扶起姬溪,道:“亭長仁義,嘉佩服之至,安敢受此大禮,請亭長稍作,容我細思解圍之法。”
姬溪坐下,滿懷期待的看著沉思的郭嘉,片刻後,郭嘉仰起頭,道:“針對現今的局勢,嘉不才,卻有三策,請亭長抉擇。”
姬溪大喜,急忙請教,郭嘉沉吟道:“一策是,明面上與村子劃清界限,帶兵直入大山,只要村子不是面臨滅頂之災,便對之不聞不顧;二策是,主動投降,攜所有熱投靠白繞,然後忍辱負重,伺機而動,一舉剿滅白饒所部;三策是,暫避鋒芒,舉族搬遷,尋一穩固之地安排鄉人,解決後顧之憂後,高海闊,任君暢遊。”
姬溪聽了這三策,重重的點零頭,這三策,每一策都可使姬溪走出這進退兩難的局面,姬溪思索良久,先將第一策排除了,因為姬溪不願將鄉民們推向危險的境地。
姬溪比較中意第二策,先投靠,然後暗中使壞,把白繞所部推進深淵,可這樣做的話,裡面的變數太多,宛若走鋼絲,若行事不秘,便有全軍覆沒的危險。
思來想去,姬溪還是否決鄰二條計策,然後,便只剩下第三條計策了,而如果選擇的這條計策,便相當於放棄報仇了,因為如果真的執行這條計策的話,最起碼也要一年的時間,而現在的局勢千變萬化,一年後,誰知道還能不能找到報仇的物件。
喜歡漢末之奇謀請大家收藏:()漢末之奇謀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