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9章 對抗永夜總動員
永夜降臨的第一個月, 是山城自從進入末世以來最安靜、也最危險的一個月。
天不再亮,溫度也還穩定在極寒狀態,而比這兩種極端災難更可怕的, 是人類自己——那些身體發生異變的“同類”。
她們曾經是鄰居、親人、同事, 如今卻因為月光的刺激, 總有一些個個體能在夜色中狠狠掙脫被強制看守的束縛,狂化、傷人、跳窗、破門而出。
但山城不會因此徹底淪 陷。
綠色家園小區與城南避難所, 作為山城兩大聚居點, 早就根據計劃啟動了聯動封鎖與分級管理。
綠色家園的響應迅速,張教授和其她一些教授聯合制定了“異變者管理方案”;而由前警察系統主導的城南避難所,則透過紀律化手段建立起高效的巡邏與響應機制。
她們先是對所有居民進行動物屬性歸類——晚涼等人之前的對於日行、夜行動物類的猜測雖然有道理,但畢竟沒能經過科學驗證, 所以還是要再透過觀察變異特徵、生理反應、行為變化來判斷一個人的“獸化傾向”。
延續大家之前的觀點,將夜晚依舊能正常活動、在月光下情緒穩定的, 被判定為“日行異變型”;而一接觸月光、甚至只是聽到其她獸化者的吼叫便容易表現出異樣的, 則被標記為“夜行異變型”。
這項分類制度, 成為秩序重建的第一根支柱。
為了避免誤判,也為了在有條件以後更好地去研究, 山城大學的教授團隊制定了許多項實驗內容, 最終開發出了一種簡單的測試裝置:用三種不同波段的光源照射受測者瞳孔, 觀察瞳孔反應與腦電波異常是否對應,並結合月亮升起前後的體溫、血壓和肌肉收縮反應, 判斷“潛在發狂風險”。
測試裝置簡單卻高效, 用的是很久之前在醫院回收的檢測裝置,並不複雜。
透過篩查很快就確定了需要被嚴加看管的人群。這其中, 當然也包括汪姝和武昭她們。
甚至還有晚涼。
晚涼倒是沒有很強的主觀攻擊意願,但她那個頭發…總之, 晚涼只好被特殊關照,研究期間一個人被關在了某處空檔的商場裡。
不過,監閉的日子沒過多久,研究就發現,夜行異變者只要不接觸月光,不直接看到或聽到野獸的吼叫,哪怕是在“月升十分鐘”期間,也不會完全狂化,只會出現焦躁、暴力沖動、注意力分散等類似躁鬱症的症狀。
大家立即行動起來,綠色家園封閉了地下車庫,並改造為“月夜靜室”,透過建立加厚吸音牆體把原本的地下空間改成一個個獨立的小房間,再對之前為了打遊擊建造出來的通風系統進行改建和加強,把這些空間造成成為夜行異變者的“安夜之所”。
每個房間只能容納一人,把城裡所有能蒐集到的行車記錄儀都盡可能的廢物利用,供電系統也都緊著這裡使用,以備被單獨隔離開來的居民失控時可以及時進行幹預。
同時,教授團隊也開始嘗試科學手段減緩或中斷月亮影響。
眾人參考了生物節律控制理論——就像地球上的珊瑚會在月圓時集體排卵,有些哺乳動物的生育期也與月相密切相關。
結合植物週期調控技術,生物學教授試圖從光敏植物中提取並製造某種“抑制感光蛋白”的因子並嘗試注射給夜行異變者,可惜結果有限。
盡管仍然在部分異變者身上看到了效果:她們的瞳孔對月光的反應降低,但代價是,攝入了這些因子的居民思維也變得比常人更“遲鈍”。
大家只好叫停這個研究。
還好,這個研究帶來了新的啟發。來自城南的一位老刑警——她提出:如果月光是“視覺層面”的誘因,那是否可以“光照反制”?
這條思路帶來了第二項應急機制:“高強度定向光照”。
教授團隊很快就設計出一個簡單的裝置:用幾組舊投影儀改裝出“高頻頻閃燈”,內嵌模擬白晝波段的ed陣列。
當夜行異變者被月光誘發輕度狂躁時,只需將這裝置對準其雙眼照射5秒以上,便能令其快速“降溫”。
雖然不能根治,但對於公共空間應急處理極為有效。
張教授開心地將這個機制命名為“光咬術”,意為“以光咬回人性”。
——慘遭晚涼背後偷偷吐槽:“感覺張阿姨最近壓力太大了看了什麼亂七八糟的閑書。”
當然,一切緊急手段建立的基礎,則是一個關鍵發現:月亮的出現並非不規則。
透過持續觀測,教授和天文愛好者組成的小分隊在城北觀景臺制高點處佈置了簡易觀測點,用廢棄天文鏡、光度計與舊手錶記錄月光週期。
終於,在永夜後的第32日,大家確認了規律:
每隔8小時,月亮會在10分鐘內升起並快速墜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