顧辭立即叫來司機,馬不停蹄地往學校趕。
事實上,談昕著急忙慌地去學校,並非真聽到風聲說有人鬧事,而是系統跳了出來。
「你有一個實時任務——拯救許佳燕」
許佳燕是他們實驗室的博士,更是基礎醫學院聞名遐邇的鐵人。每天只睡6個小時,連做夢都在做實驗。
生活也給了她回報,讀研5年,一共發表了5片sci,影響因子都不低。
偏偏這樣一個一心撲在科研上、成就已經遠超同齡人的人,竟也遇到不測。
談昕飛車趕到時,許佳燕正高高坐在實驗樓頂層的陽臺,身體在護欄之外,坐在最外側的水泥臺上,兩腿懸空,一下一下跟著高處的狂風晃動著。
樓下聚集了一大群人,輔導員跟導師更是嚇得兩腿發麻:
“許佳燕同學!你別想不開啊!事情會解決的!”
“佳燕!吳老師知道你受委屈了,你先下來,我們一起想辦法!”
“師姐你別這樣!有什麼事你跟我說嘛!”
談昕憑著矯健的身手擠到最前面,趕緊打聽情況:
“吳老師,這到底怎麼回事啊?”
吳老師急得鏡片都掉了一隻,只剩右邊的還掛著:
“還不就是跟院長合作那個專案嗎!之前說好的,兩個實驗室一起合作,佳燕就跟院長手底下那個博士共1,誰知道現在文章弄好了,他非要把佳燕擠到5作去,把他自己的學生排前面來,這誰受得了!”
論文排名,這點談昕略有耳聞。
凡是大專案,一個人是完成不了的。發布論文時,就會按照參與者的貢獻佔比進行排名。
共1,便是兩個人共同位於第1作者,表示二人都在專案裡擔任重要角色。
學術圈通常只認1作和通訊,對博士而言,2作的分量已經大打折扣,許佳燕被擠到的“5作”,幾乎等於“順手捎上”,還達不到很多高校對碩士的論文要求。
“5作?!是哪個阿茲海默症的專案嗎?”談昕問。
“對啊!那個文章能發20分,佳燕花了很多心血,胃穿孔都熬出來了!”吳老師急得家鄉話都出來了,“格老子的,老子這就去找院長!”
這刺痛了談昕的記憶,跟前段時間看的電影情節十分相似。電影裡,女主的好朋友也是受到學術欺壓選擇跳樓。遺憾的是,女主最終沒能救下她。
“找院長沒用,當務之急是把師姐先救下來!”
談昕的頭腦很清楚。在許佳燕最脆弱的時候把罪魁禍首帶過來,只會更刺激她。
輔導員也趕緊把人拽回來:
“就是的吳老師,你可不能走!就指著你們這些跟許佳燕關系近的人勸兩句。你要是走了,她跳下來了怎麼辦!”
如果文章的事情捅出去,頂多是一則學術醜聞。但如果許佳燕今天死在了這裡,那就不是一篇論文這麼簡單的了。
吳老師急得跺腳:“那怎麼辦嘛!旁邊在施工,樓底下還這麼多樹,消防的墊子半天扯不開。佳燕還把樓梯鎖了,上又上不去!”
施工?
談昕瞄到實驗樓後方指出來的金屬高空作業車的長臂,靈光一閃:
“誰說上不去?”
顧辭到時,整個醫科大南區圍滿了人。用無人機將實驗樓前方的人掃了兩圈,都沒看到談昕的身影。
怎麼回事?跑哪裡去了?
正當她疑惑,給老劉使眼色,讓他和王姨幫忙在前面開路,打算進去找談昕的時候。
實驗樓後方突然升起一支長長的金屬臂,頂端託著一個龐大的挖鬥。鬥內,談昕筆挺站著,雙臂展開,分別握著一隻挖掘釘。目光堅毅,神色凜然。
從天而降拯救蒼生的不一定是超級英雄,還可能是挖鬥裡的談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