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裡沈戍對話方塊跳個不停的時候,她的點子也逐漸成型。鄭星瀝立馬開啟電腦記下籠統的想法,緊接著就發給徐阡過目。
“相似産品倒也不是沒有,但可以一試。我建議你先比較一下同型別的,再收集些資料,能不能用上另說。”
鄭星瀝暗喜,“那你覺得,腳踏車怎麼樣?”
“受眾會不會太小了?”
她心情迅速落下,很快又振作起來不想放棄,“就針對這個系統來說,也不算小眾了,除去錄入專業運動員的資料,也可以參考業餘的騎行愛好者。我粗略地查過,就是因為這個運動小眾,把它跟計算機聯系起來的專案才不多。如果是拿這個去參賽的話,創業類的或許不行,但是創意類應該還可以試試。”
徐阡那邊過了一會兒才回複,“可是咱們團隊裡也沒有懂腳踏車的呀,這資料去哪裡收集都是個問題。”
那可不是巧了嗎。
“我知道一點點,而且我有認識的人,就在我們學校腳踏車隊裡。”她強忍著高興,“我可以先從他這一個課題樣本入手,你覺得可行嗎?”
“可以,當然可以。”
徐阡才不會只從現實考量,她一向喜歡會自己想東西的隊員,做比賽最怕的就是才思枯竭不夠敏銳。雖說鄭星瀝這個專案聽起來算不上多出彩,但從她剛提出便能想到資料收集等一系列東西看來,她起碼努力。
她才大一,什麼專業都在起步階段,突擊補習完好幾個專案後還能這麼積極主動地去提出想法並付諸行動,就已經很好了。就算這個專案最後以失敗告終,那也足夠她積累經驗了。
“我先跟蔣老師說一下你的這個想法,如果收集方面那邊的老師不鬆口的話,你就找蔣老師,他跟體院的人熟。”
蔣老師是他們這個小組的指導老師,處事風格也是任由他們大膽試錯,徐阡作為他的首席弟子可謂是一脈相承。
鄭星瀝找到了一箭好幾雕的辦法,跟徐阡道了謝,這才去回沈戍的訊息。
“把你們訓練的日程表發給我一份。”
沈戍聽話地發給她,“怎麼了嘛?”
“沒怎麼。”鄭星瀝存好圖片,又問,“你們隊伍還招人嗎?”
沈戍沒看明白她的意思,沒等問,她便繼續補充。
“就是除了車手以外的其他人。”
“你說經理?”
“倒也不必這麼專業。”
“保潔是學校承包的。”
鄭星瀝對他的腦洞報以無語,“我的意思是,你們隊有沒有什麼可以讓人全程旁觀訓練的名額。”
“沒有,教練說這是訓練機密,不能洩露。”
“······”
我謝謝你哦,體育館全天開放,訓練表還發了出來,這算哪門子機密。
“算了,我自己想想辦法。”
沈戍精準捕捉到主語,“你是想來旁觀訓練嗎?”
她無緣無故怎麼可能要來旁觀訓練啊,這一定是——想見他啊。
沈戍不自覺挺直了背,就算螢幕那頭的鄭星瀝根本看不見,他也想顯得自己正經嚴肅一點。
思考了幾秒後,他回道,“如果是你想來看的話,我可以跟教練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