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護航?”內閣三相全都愣住了。
今天,不是商量王重盈的事嗎?
怎麼話題忽然轉到海上去了,而且護航這個事情,怎麼聽著都像要往海洋發展。
“陛下,如果護航,曲曲數十艘戰艦恐怕不夠,難道陛下有意擴大海軍?”杜讓能試探道。
李曄擺手道:“看需要再定,而且也沒那麼快。
海軍可不像陸軍,給一杆槍,至多訓練3個月就能形成初步戰鬥力。
他們至少要2年的時間,才能學習到相應的理論。
還得到海上鍛鍊足夠長的時間,才能成為各級軍官。”
“呼!”聽這麼一說,杜讓能鬆了口氣道:“陛下英明,臣還擔心發展太快,反而變成空中樓閣。”
李曄笑道:“十年樹木,百年樹人。
海軍也不例外,沒有個百年的沉澱,恐怕不能成氣候。
朕能做的就是開個頭,給後人指個方向出來,省得他們還要重新摸索。”
“陛下,燭照萬里,是臣等不及。”殿內的大臣立刻說道。
李曄搖頭道:“朕也沒有那麼英明,這一次又要擴充一個軍,還得麻煩內閣諸位。”
現在的策略是,由朝廷養兵,總參謀部負責訓練、指揮。
這段時間的磨合之後,大方向已經明確,爭議的都是具體細節。
相信再有一段時間,就會形成模式。
看大方向已定,徐彥若轉移話題道:“陛下,劍南郡韋昭度上表,劍南百姓已經安撫完畢,今年戶口已經達到8百餘萬人。
南詔、吐蕃也變得友好,韋郡長想與他們發展貿易。”
李曄笑道:“朕聽說,吐蕃人的食物極為油膩,需要茶葉緩解。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以往朝廷是不許茶葉售往這些地區,但朕看來,這條命令不合時宜了。
從今往後,茶葉可以自由銷往吐蕃,主要換取他們的牛羊馬匹。”
杜讓能道:“陛下,吐蕃之地還缺乏食鹽,是不是也要解禁?”
李曄道:“這個自然,不過劍南的食鹽產量不大,外賣吐蕃的數量必然不多,加上道路險阻,運費恐怕不便宜。”
杜讓能笑道:“往年,私鹽販子是1貫5錢的價格售賣,朝廷應該不少於這個價格。”
李曄道:“3貫1兩,不能再便宜了。”
吐蕃據有隴右時,有好幾個產鹽的地方。
但是隨著王朝的分裂,鹽路就完全斷了。
現在只有依靠私鹽販子補給,量當然上不去。
李曄這麼一提,他們恐怕更吃不起。
杜讓能道:“陛下,窮生歹意,萬一吐蕃人鋌而走險又該如何是好?”
李曄道:“朕的軍費已經佔了總收入的3成,這麼多的錢,養的軍隊竟然不會打仗,這不是滑天下之大稽嗎?
參謀部要多加抽查,不合格的軍官、士兵必須全部辭退,責任人嚴懲不貸。”
“是!”張濬立正道。
李曄笑道:“朕還是那個觀點,除非是生死大敵,否則還是以和為貴。
南詔那邊出產豐富、君主也隨遇而安。
儘快打通商路,咱們互通有無嘛!”
喜歡唐末昭宗請大家收藏:()唐末昭宗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