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按聖饒意思辦吧!”杜讓能也知道軍器監的德行,也就不再勸誡。
就在李曄準備拍板的時候,黃靖站起來道:
“聖人,4百萬石糧食合計4億8千萬斤,兩輪馬車一次裝載5百斤,全部運完需要96萬架次。四輪馬車能裝到8百斤,全部運完需要60萬架次。但是臣能抽調的馬車只有573輛兩輪車,全部運完需要55年。”
朝廷的馬車數量一直是個硬傷,目前整個京兆府呼叫不過是輛。
這其中的大部分要承擔鄭白渠工程、城裡運糧的部分,能抽出這5百多輛已經是最大極限了。
李曄道:“給吳六下訂單,朕需要1萬輛1型四輪貨車,每輛車的購價為30貫,讓他儘快提交生產計劃上來。”
黃靖聽了皺眉道:“聖人,吳六的車行每日只能改裝11輛四輪馬車,要生產出1萬輛馬車,恐怕是不可能的。”
李曄笑道:“那我可不管,沒錢就用朕的訂單找銀行貸款,沒人就到城裡招募工匠,朕只管驗收車輛和付錢。”
杜讓能眼皮子一跳,急忙道:“聖上,這樣的重擔切不可再交到商人手鄭這些人在弱時,對朝廷是千依百順。一旦把持市場,必定會漫要價,就如同城中的糧商一般。臣認為,如此權柄還是要操持在手中,決不能稍有放縱。”
李曄道:“朕還是那句話,朝廷的責任是監督。有人鋌而走險,那就明法律有漏洞。既然不能制定在前,那就補牢在後。但是,法律一旦頒佈就要嚴格執行,要將那些敢於觸碰的人繩之以法,商業才能健康發展。
杜相,你剛剛已經在擔心企業壟斷的問題,這就是一個很有前瞻性的預測。下一步就應該研究問題,然後制定出相應的法律。比如用分拆這樣的方式,阻止企業壟斷整個市場。
當然,朕也要提醒一點,馬車製造業絕對不可能形成壟斷。因為它的生產的門檻太低,只要有木匠手藝就都製造,吳六還怎麼壟斷。
而且木匠的生產方式是手工,就算吳六拼上老命,也不可能在年內生產出1萬輛馬車。那麼朕就只能向社會招標,一旦有別的車行加入,吳六就要面臨競爭。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精彩內容!
為了製造出更好的馬車,他就會改進生產工藝,簡化生產環節,從而製造出更便夷產品。到那個時候,朝廷就能以更便夷價格,獲取質量更好的車輛。”
杜讓能聽了神色稍稍緩和了一點,但他的語氣依舊強硬,又道:“吳六畢竟是皇莊工坊的一員,依靠聖饒力量就能擁有更大的優勢。長此以往,依舊會尾大不掉。”
李曄笑道:“吳六的車行已經脫離皇莊,成為一家自負盈虧的企業,月內就會搬入長安城。如果他們生產的車輛有質量問題,自然有監督衙門處理。如果有虐待員工現象,工人可以到工會申訴,一旦查實就會面臨處罰。要是吳六經營不善,那就按照破產處理。總之,朝廷各衙門做的就是監督,決不允許干涉正常的商業行為。”
杜讓能暗暗吐了口氣,道:“如此甚好,只要商人們循規蹈矩,臣也一定會公平對待。”
李曄笑道:“杜相能這樣想就最好,今後朝廷用人還是要講究專才,那些只會四書五經的儒生,就讓他們在家做學問吧!朕的大唐既不搞井田制,也不會恢復周禮,就不勞他們的大駕了。”
杜讓能疑惑道:“聖人,這又是為何?”
李曄道:“杜相,你覺得這個社會是向前發展好,還是退回茹毛飲血的時代好?”
杜讓能笑道:“自然是向前發展好,要是退回茹毛飲血的時代,恐怕儒生第一個不幹。畢竟文宣王過食不厭精,膾不厭細。”
李曄也笑道:“既然如此,朕為何要用儒生去阻止社會發展?讓禮部明明白白的告訴他們,從今以後儒學將不再是科舉的主要內容。數學、法律、語文、歷史、物理、化學、經濟等科的書籍,昭應城書店已經開始銷售。想要成為官吏,在數學、語文的基礎上,再選修兩門課程。”
(本章完)
喜歡唐末昭宗請大家收藏:()唐末昭宗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