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陽城。
國相慄腹回到燕國,向燕王複命。
他故意做出一副憂愁的模樣,對著燕王欲言又止:
“臣下……唉,有負王命。”
慄腹這副作態,讓燕王一顆心瞬間吊起。
“國相,發生了何事?莫非那十二萬金沒能成功送到趙王宮中?”
“送倒是送了,只是……”慄腹長嘆一聲,“趙國頹勢已現,搖搖欲墜。怕是守不住這些錢財。”
燕王在殿中踱步,透出幾分急躁:“此話怎講?秦王稷已死,趙、魏有長平之盟,哪來的憂患?我們應當趁著秦國忙於內政,與趙、魏結交才是。”
慄腹徐徐搖頭。
“我先前去秦國弔唁,那新繼位的秦王可不是個好相與的人。君上暗中向趙國獻金,若惹怒秦國……”
他點到即止,並未繼續說下去,轉而說起趙、魏,“昔日魏無忌竊符救趙,乃是違背魏王之意,擅自做主。而今魏無忌還縮在趙國,不敢歸魏,只怕魏國早有攻趙之心。
“而魏無忌在趙國的憑仗,不過是平原君這個姻兄。如今平原君病重,恐怕活不了幾個月,等平原君一死,魏無忌在趙國再無立足之地。魏國一定會與趙國兵戎相見。”
聽到這,燕王心煩不已。
他倒不是在意趙國滅不滅國,趙國不管被誰滅了,對他來說都沒有差別。
他只心疼那送出去的十二萬黃金。
“依國相之見——趙國若被攻城,能撐到何時?”
“只在旦夕。”慄腹篤定道,“經長平一役,趙國的後生幾乎死傷殆盡,剩下的老弱病殘,再如何拼命,也守不住幾日。”
燕王聽著慄腹的話,忽然心中一動。
“既如此……吾等為何不先下手為強?”
慄腹假作遲疑的模樣,實則暗自竊喜。
燕王想讓昌國君樂間帶兵出征,卻被樂間勸阻。
“趙國剽悍,即便傷了筋骨,也不是衛、薛這等可以隨意欺辱的小國。還請君上三思。”
樂間是名將樂毅的兒子,因為其父之故被封為昌國君。
只是,樂間雖然居於高位,卻並沒有受到重用。
這是燕王喜第一次為了大事召見他,希望他能力挑重擔,為國出力,卻沒想到竟遭到樂間的拒絕。
他當即便有些不高興t。
偏生樂間並不是一個會揣度上意的臣子。盡管他看出了燕王的不高興,但為了職責,仍然直言勸告。
這一行為徹底惹怒了燕王。
燕王不理會樂間的勸阻,堅決出兵。
即便樂間不願意出戰,他燕國也有的是人願意出戰。
樂間無法,只得去找將渠。
將渠立即進宮勸阻,卻反而捱了燕王一腳。
最終,燕國如秦子楚所願地向趙國出了兵,與趙國發起了一場大戰。
最終,燕國軍隊被趙國大將廉頗、樂乘打敗,上都薊城被圍。
燕王心中究竟有多麼後悔,暫且不提,收到訊息的秦子楚對這個結果並不十分滿意。
燕、趙之戰,倒是正中他的謀算,只是燕國敗得太快,著實有些……無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