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郭綏小心翼翼地摸了摸發上的白玉笄,一遍遍地觸碰腰上的碧玉帶鈎。
這可是王族貴人同意他穿的,不算逾矩。
掛著喜滋滋的笑,東郭綏提起呂不韋要求他攜帶的布囊,坐上了馬車。
馬車的輪子轔轔駛動。東郭綏曾經見過的一些落魄士人,便學著他們的行止,裝模作樣地坐著,對隨行的扈從頤指氣使。
當馬車駛到函谷關東面的曲沃時,倏然,數十支冷箭從林中射出,射向東郭綏等人。
東郭綏尚在努力挺直背脊,身上就中了五箭,連慘叫都來不及發出便倒在了地上。
其餘扈從皆盡喪命。
等所有人倒下後,林中出現一隊蒙面刺客。為首之人三兩步走到東郭綏身前,比對特徵。
“身長八尺,面容瘦弱……還有這身衣服,全部對得上。”
那人吩咐部下,“搜一搜身上的物什。”
刺客搜出一個布囊,裡面是驗與傳這兩樣身份憑證。
這群刺客無法辨識驗傳的真假,只有一個人略通文字,勉強認出“秦王之孫異人”、“鹹陽”、“邯鄲為質”的字樣。
“不會錯的,這就是目標。”
刺客認定了“嬴異人”的身份,割下東郭綏的頭顱,回返複命。
……
對於將自己的妻弟派去送死這件事,呂不韋心如止水,沒有半點波動。
行商多年,他一直秉著“廢品也要物盡其用”的理念。當得知東郭綏背叛他,壞他大計,呂不韋轉念間便替東郭綏安排了死法。
既然險些害“奇貨”死去,讓他血本無歸。那幹脆讓東郭綏一命抵一命,幫“奇貨”擋災。
能作為誘餌,代替“奇貨”去死,也算此人創造了生命中獨一無二的價值。
秦子楚知道呂不韋安排了一支替身前去趕路。在呂不韋口中,那些人都是自願赴死的死士,早已做好了一去不回的準備。
當秦子楚提出“善待死士家人”時,呂不韋格外自然地回答:“王孫安心,在下必將重金撫恤他們的親屬。”
設下一石二鳥之計,又除掉一毒瘤,呂不韋心情極好,神色上便顯現了些。
小嬴政冷眼瞧著呂不韋的模樣,猜到所謂的誘餌沒那麼簡單。他沒有多問,與秦子楚一同坐在馬背上,時刻留意四周的動靜。
也許是誘餌之計生了效,接下來的一路,他們都沒有遇到風波。
唯有在即將抵達鹹陽的時候,他們遇上了最後一場麻煩。
彼時,天色漸晚,馬隊抵達芷陽城外的一處梅林,眾人在梅林深處的一處山xue安置,各自歇息。
小嬴政這些時日已經習慣了名叫“睡袋”的臥具。不得不說,在荒蕪的野外,這麼一個三面密封、鋪上獸皮的布袋確實能起到一定保暖的作用。
雖然全身都被套在一個封閉的袋子裡,只有腦袋露在外頭的感覺有點奇怪,但疾行趕路,哪能講究這麼多。
就不知曉……此物是否能推廣到軍隊中。
小嬴政滿心滿腦都是“如何讓秦國軍隊更加強大”的念頭,一時間想得入神,了無睡意。
等他從紛雜的念頭中抽身,天色已徹底暗沉,除了兩三個守夜的僱工,剩下的人都已安然入睡,陷入夢鄉。
小嬴政正準備閉上眼,強迫自己入眠,就在這時,他的耳畔敏銳地捕捉到一聲異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