聶百川點點頭:“回來後,我爸經常給我講課。”
主要是他爸不習慣太早睡,早年晚上總在破爛的小屋中絮絮叨叨各種原理。
兩父子躺在一起,他純屬被迫聽了滿耳朵。
那些知識,想忘都忘不掉。
向遙斟酌了一下語氣,說道:“你一定要好好學習哦,學到過的知識,一定不會辜負你的。”
聶百川默了一秒,哂笑:“好好學習其實也沒有什麼用。”
向遙立馬反駁:“怎麼沒用啦,當然有用了!”
聶百川:“那你說說,有什麼用。”
這些年,知識青年下鄉才是大流,這也從側面一直在印證,讀書是沒有用的。
既考不了大學,也並不能因為讀的書多,就能回城。
向遙看著廣闊無邊的藍色天空:“讀書的用處大了去了,建大橋需要知識,造騎車需要知識,未來的資訊科技、基礎建設……各行各業,都需要知識。”
她聲音放得輕輕的:“所以,國家一定不會讓知識青年永遠待在農村的,經濟的發展需要有學識的那一部分人做時代的領頭羊,社會的發展需要大量的人口去城市中建設。”
屆時,不只知識青年回城不是問題,更有無數農民工趕赴城市,用雙手建築起高樓大廈、寬廣馬路。
聶百川沉吟了片刻,放緩了蹬腳踏車的速度。
半晌後,他說道:“你真是這樣認為的嗎?依據是什麼?”
要知道,自從73年白卷英雄現世,從此讀書無用論開始甚囂塵上,成為最潮流的思想之一。
在絕大部分知識青年看來,文化知識成為了人生的附庸,並徹底否定了知識的作用。
而現在,向遙,一個鄉下長大的、高中輟學的姑娘,她用著認真而虔誠的語氣,說知識是有用的,說國家不會拋知識青年,說未來需要知識去建造……
聶百川強烈地想知道,她的自信源於哪裡,她的篤定憑借什麼。
向遙堅定地點頭:“我真這麼認為的。至於依據麼,我沒有依據啊。”
當然有,比如77年冬天的那一場幾百萬青年參加地考試,比如自此以後因知識而起的時代大變化,又比如,後世人們無比幸福的生活……
只不過向遙不能說,不能將她腦海中那些輝煌的畫面描述出來。
聶百川不說話了,似乎是不信。
向遙並不氣餒,沒有人相信很正常,她也不是什麼權威人士,她如今不過是一個沒什麼見識的村姑而已。
不過,一分鐘過後,向遙突然反應過來。
她戳了戳聶百川的背,狐疑地問道:“聶百川,你在套我話?”
聶百川沒想到她竟然意識到了,挑了挑眉,並不否認:“被你發現了啊。”
向遙嘟起嘴巴,像一條小金魚一樣,氣鼓鼓的。
“反正你努力學習吧,”她沒好氣地說道,“以後你就知道了。”
不聽老人言,吃虧在眼前。
不聽向遙言,吃虧在明年!
聶百川笑了一下:“好,聽你的。”
明明一聽就知道對方這是戲謔之言,但向遙不知道怎麼的,心髒竟然就撲通撲通的跳得更快了一點。
她真是餓了。
平平無奇的話也能聽出別樣的情愫來。
向遙眨巴著眼睛,自嘲。
人家大反派將來可是要跟男主爭女主的,她個小蝦米,可別肖想人家了。
……
不得不說,兩個輪子就是比兩條腿要快好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