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7章 第 147 章 再見了
200噸看起來多, 也就是160萬塊香皂,40萬袋洗衣粉,放在梅樹村一千多家店裡, 平均每個店鋪只能分到一千多塊, 二三百袋。
在這樣大搶購的環境下,這點貨緊著賣, 也就是五六天就沒有了。
然後按著約定,王羅陽就會給兩家打電話,問他們要貨,這麼低的價格, 自然是不能再給了, 非但如此, 他們也提了條件:“原材料漲的太厲害了,這個價格我們賠的太多, 得漲價。”
王羅陽倒是好說話,一聽就說:“是啊,誰能想到, 就過了個年, 這市場立時不一樣了。”
“你們這個價格的確算是最低的了,老百姓也認, 我們的門店每天不知道多少人來問你們的産品到了嗎?大家都覺得,你們是最貼心的日化産品。”
這話說的, 董方行和蔣漢海都心裡舒坦, 但王羅陽話音一轉, 就說了:“那就按著咱們合同來,我們當時簽的是上浮不超過6,你們準備提多少?”
要知道, 他們的售價是香皂三毛八,洗衣粉一塊四。
漲6,也就是除菌香皂的售價漲到四毛,漲兩分錢,一個月少賠三萬二,洗衣粉的售價漲到一塊四毛八,一個月少賠六萬四。
在夏國如今工人平均工資不過百,這些錢看起來是真不少,可問題是,對比他們一個月賠出去的,那真是杯水車薪。
根本起不了任何作用。
董方行都急了:“這也太少了,我們一塊香皂賠一毛七,還有其他成本,這兩分錢,不管用啊。要是這麼賣下去,我們太吃虧了。”
那邊蔣漢海也是一個意思:“我們想要漲價到一塊八,這樣也是最低價,能夠賠的少一點。”
這顯然是做夢呢。
王羅陽也沒生氣,而是跟他們就事論事,“當初咱們可是簽的合同,白紙黑字寫著,而且還按了手印蓋了公章。我們得按照合同辦事啊。”
董方行都急了:“當時誰能想到,物價漲的這麼快呢。咱們是簽了合同,可咱們也是合作夥伴啊,天長日久的,是要長期合作的。你們不能捏著合同就不顧我們死活。”
“你知道我們一個月要賠多少錢嗎?”
自然不止這批貨賠的錢。商品的成本只包含原材料價格,直接人工,還有製造費用,折舊費等。但是廣告費,梅樹村的入場費等等雜七雜八的費用是不包含在內的。
尤其是,譬如bj他們一共推出了三樣産品,香皂因為價格低賣的便宜,所以到貨就空,但是洗發水他們的定價是沒有約定的,在原材料上漲的時候,已經跟著漲到了三塊五。
這個價格不比華美日化海市日化這些便宜,最重要的是,洗發水因為價格比洗發膏貴多了,購買的人就不多,他們又是個新品牌,商品上沒有評定會的標識——香皂也沒有,但便宜,很多人就不計較了。
而且,在一上市的時候,梅樹村的售貨員就會專門介紹:“別看這香皂便宜,其實是正規公司生産的,你們看,他們家的這款洗發水要賣兩塊五呢。”
有人就會說:“不可能,兩個價格差距這麼大。”
售貨員還會幫忙教他們看包裝:“瞧一瞧,bj日化夏國公司生産。是不是一樣的?是不是一家?”
這就造成了一個印象,你們家香皂這麼便宜,憑什麼洗發水這麼貴?你們家的東西值這個價錢嗎?
這其實就是個心理作用——既然能這麼便宜賣,說明你們成本不高,既然成本低,憑什麼又定這麼高的價格?
所以,這也是很多廠商將品牌分開的原因——消費者可不管你裡面加了什麼好東西,消費者會對品牌在心裡有個固定的判斷,這家的東西中等檔次,那家的東西價格低。
若是你的産品的定價跟消費者的估價不符的話,是很難賣出的。
所以,在華美日化和其他日化廠供應量充足的情況下,他們其他的産品銷量很一般,庫存壓貨也會導致各項成本飆升。
董方行那天自己算了算,這樣賣下去,一年就要賠出去五六百萬。
這個數字可太大了。
要不他急呢。
王羅陽只能說:“合同就是合同,你的價格我們不能接受。”
等著掛了電話,董方行和蔣漢海都氣的不得了,可偏偏沒有任何辦法。
董方行跑到了艾瑞克那裡——如果說,剛來夏國直至過年前,艾瑞克還有些傲慢,那麼現在,他的傲慢已經飛到了遙遠的美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