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 章 第一關:難!
周漁瞧著外資不順眼已經不是一天兩天了, 一開始的時候,大家覺得周漁是未雨綢繆,不過, 也有些人認為過於謹慎。
但合資合同的紀錄片一出, 這種想法的人就少了——那真是想盡辦法坑人啊。最重要的是,他們還是個外來戶, 跑到本地人面前,明目張膽的欺負人,誰不生氣?
這也是大家那麼團結的一個重要原因——我們夏國的企業在夏國的地盤讓外國人欺負了,那臉要不要了。
去年bj的二惡烷的事兒一出, 又有不同。簽合同有陷阱, 說真的, 那是預設的坑,你謹慎點可以跳開, 可往人家頭上潑汙水,那是真陰險啊,躲都躲不開。
尤其是周漁作報告, 邏輯清晰, 故事鏈完整,最重要的是, 分析的絲絲入扣,大家對他們是真沒什麼好臉色。
因此, 周漁說兩倍入場費, 王建連個磕巴都沒打, 扭頭回去就吩咐總公司市場部的人,讓他們報價。
bj這邊的收件人是夏方經理董方行,他其實是粵東油脂廠的原廠長, 86年bj在粵東尋找合作日化廠,原本最合適的粵東日化廠拒絕了,但合資畢竟能帶來投資解決就業,粵東就沒有放棄這個機會。
幾經談判後,隨著bj對於合作廠的要求逐步降低,粵東省政府就看上了一直不溫不火的粵東油脂廠。
粵東油脂廠原先僅僅是對油脂進行預處理,並不生産肥皂香皂。1978年,當時肥皂香皂原材料緊缺的問題剛剛解決,原本肥皂和香皂因為缺少原材料,一直供不應求,呈現出了銷量井噴的狀態——粵東日化廠産能嚴重不足,缺口太大了。
為此,粵東油脂廠擴建生産線,轉産生産肥皂香皂,不過,這種狀態並沒有持續多久,隨著改革開放,各地的名優産品湧入粵東市場,肥皂香皂開始出現了供過於求的現象。
而粵東油脂廠成立時間短,無論是技術還是口碑都沒有沉澱,所以很快就落敗,擴建生産線的貸款需要還,新招收的工人需要養,整體來說,日子過的很一般。
所以,對於能和外資合資,粵東油脂廠並沒有拒絕的本錢,兩家一拍即合,很快簽訂了合同。
這一年多,他們可是加班加點的幹,就是為了更早投産,取得好效益,但是世界變化太快,合資的時候他知道,日化行業很團結,也知道華美日化是領頭羊對外資比較排斥,那會兒他想的是,排斥和存在並不矛盾。
哪裡想到,中間出了這麼多事,bj和華美日化幾乎是死對頭,所以,對於他們的産品是否能進梅樹村,他是很擔憂的。
因此,這幾天他一直在等電話等訊息,這天一上班,就聽見秘書說:“經理,有您一封掛號信,梅樹村寄來的。”
一聽這個,董方行連忙接了過來,將公文包遞給了秘書,拆開邊走邊看,一眼看見是合同,他還挺高興,這不就代表,梅樹村是有意合作的,但等著他翻到了費用的位置,就愣住了。
上面寫著,如果要進入梅樹村,梅樹村將會對其收取不限於入場費、陳列費、促銷費等相關費用。
而且,他看了看價格,那真是挺貴的,一個梅樹村門店的入場費就是100塊,而商場自帶超市的入場費更貴,是300塊。
如今梅樹村全國直營和加盟店兩千多家,相當於一個品牌進駐就得二十多萬。
要知道,bj的優勢就是品牌矩陣,在同一品類下,推出多個品牌,進行多方位銷售,爭取籠罩所有消費者。
他們一開始投産,準備推出的就有香皂、洗發水、牙膏三個品類9個品牌。這麼算,光入場費就二百萬!這是多大一筆錢!
更何況,日後堆頭立柱促銷這都是要錢的。這樣下來,一年的成本可太高了。
董方行原本是快步往自己辦公室沖,半截就停下來了,扭頭問秘書:“艾瑞克來了嗎?”
秘書立刻說:“來了,在辦公室。”
董方行扭頭就往辦公室去,等著到了那裡,艾瑞克顯然也在等這件事,一見董方行就問:“有回複了嗎?”
董方行立時就把合同遞了過去,艾瑞克來了幾年,能說不少漢語了,看是不行的,董方行立時跟著解釋,就把入場費和各種費用的事兒說了。
這費用一出,饒是艾瑞克一直覺得是從發達國家來的,見多識廣,也騰地一下站了起來。
“怎麼會這麼高?這不可能!”
日化産品因為運費貴等原因,的確是比別的産品入場費要高一些,但這個價格,高到離譜了。他就不信,其他的日化企業也這麼交?
“你們當時也是這個價格?”
董方行無奈道:“油脂廠當年的産品沒有入選梅樹村。這樣,我去打聽一下。”
艾瑞克揮揮手:“趕緊打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