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0章 第 70 章 變動
“今天徹底停工了。”
伍月華一邊說一邊嘆氣, 她是蔬菜公司的總經理,太知道一個企業扭虧為盈有多難了。
說真的,這年頭國企日子過得好的有, 但大部分都過得一般甚至不好。
尤其是南州這樣的小城市, 存在很多小工廠,過去還可以靠著政策吃飯, 如今市場經濟,他們直接受到沖擊,很多廠子都入不敷出,能起來的十中無一。
莫大海是真的運氣好。
他求到了周漁門前。周漁可不是一般的幫扶者, 她雖然不從事日化行業, 但她懂市場經濟的規律, 她給他們收集反饋意見,出主意改進, 恰恰好她又有個門市部,可以幫他們進行售賣。
這三者合一,才讓南州肥皂廠起死回生。
要是正常人, 就該把握住這個機會, 一方面抓緊研發,找出真正有競爭力的産品, 另一方面趁著周漁的門市部要從南州向著南河,從南河向著全國擴大的機會, 一舉賣到全國去。
可他在幹了什麼!
周漁也不是很理解, 這個理由讓她有種匪夷所思的感覺。
她來之前, 其實一直在想,肥皂廠怎麼能倒閉呢,她還算了算他們的盈利, 具體的她不知道,但是香皂一個月一號店和門市部有十萬塊,那麼其他的供銷社這麼多門店,最少也有十萬塊。
這會兒沒有經銷商,去除了中間差價,出廠價是零售價的85,也就是說,一塊皂出廠價三毛七分四,二十萬塊就是七萬五的流水。他們並不只有香皂,適應南河硬水的肥皂賣的也很好,還有提成的産物甘油,加起來一個月應該有二十萬的流動資金。
從二月到十月這八個月,去除過去的債務,欠的工資,推銷送出去的福利,部分原材料結賬,外加這幾個月的工資,賬面上怎麼也應該有三十萬左右。
這雖然不是利潤,可是,企業跟家庭不一樣,有流動資金就能動起來,就能源源不斷的産出産品,擁有利潤。
這些足可以讓他們進入正迴圈,而且過得還不錯,結果莫大海把錢送出去了。
周漁也喜歡幫人,她的名字就是個漁字,是要授人以漁的。但她一直都明白,只有自身強大,才有幫人的力量。
莫大海做的時候,並不具備這個條件。
周漁問:“莫大海沒解釋嗎?”
蔬菜公司就在商務局的樓上辦公,自然瞭解的多,伍月華就說:“解釋了,說是當初他們也這麼難,工人發不出工資,沒錢治病,看著對方,就想起來過去的自己,覺得怎麼也得幫幫,所以開了口子。”
周漁還沒說什麼,伍月華反問:“你信嗎?”
“我不信,商務局的領導也不會信。一個廠長,自己賬面有多少錢他不知道嗎?他們能不能幫扶他不清楚嗎?別人家看著難,可南州肥皂廠的工人就活該倒閉發不出工資生病沒錢看嗎?”
“這事兒肯定不簡單!所以,領導們又細細問了。開始不說,後來原材料廠的人和莫大海當面鑼對面鼓地對峙,才把事兒說明白。”
“他說的理由在第一家的時候,肯定是真的。莫大海不是個壞人,相反,他一向脾氣很好,是有名的好脾氣。”
“但後面找他的人多了,他就被捧起來了。開始是誇他有本事,講義氣,不但自己成功了,還要幫著其他日化廠,不愧是模範是榜樣,給他戴高帽。”
“後來就加倍了,後面這幾個廠子都是車接車送,全場職工停産夾道歡迎,子弟小學的孩子們敲鑼打鼓送大紅花錦旗,人被捧到了這種高度,很難保持清醒的。”
“昨天在局裡,莫大海自己承認的:接手肥皂廠後,業績一路下滑,大家都說他能力有限,就佔個人好才當的廠長。後來是起來了,但是個人都知道是你周漁的功勞,他這個模範很心虛。”
“所以,有人真的把他當模範,他有這個機會幫著別人扭虧為盈,成為真正的榜樣,忍不住心動了。”
周漁就知道不能介入太深,所以她那會兒是很注意分寸的。
她一共就去了三趟肥皂廠,第一趟是第一見面提出想法,第二趟拿出調查問卷和改進意見,第三趟是確認産品,後面她就沒再去過了,甚至贈品問題她也沒出聲,畢竟這屬於企業經營的範疇,不是外人可是插手的。
直至後來國家日報進行報道,周漁這段被掐了去,她也是同意的,可沒想到,還是留了話柄。
伍月華恨鐵不成鋼:“他敢這麼做,是因為兩個原因。一方面覺得扭虧為盈太簡單了,你幫他的辦法,他總結成了三板斧,先調查,再改進,最後多送贈品促銷售。只要照著做就可以,事實上,你這套是真管用,第一家廠子很快有了起色,才引來了後面的人。”
“他也害怕,但終究捧得太高了,他既有僥幸心理又有恃無恐,一方面,他覺得幫扶起效這麼快,錢很快就能收回來,外加你們門市部到年底擴到100家店,肥皂廠的産品肯定能銷售的更多,資金不會有問題。
另一方面,肥皂廠終究是國企,是國家的財産,是大鍋飯,就算出點事,也由國家擔著,再說他也是國家日報報道的模範,總不能對他怎麼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