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仔細地讀了那條廣告所有的字,怕自己理解不對,還在放學的路上,找了放學的中學生幫她又讀了一遍,這才回的家。
倒是這行為不知道被誰看見了,告訴了她媽,現在追著她一個勁兒的叨叨,宋雪梅把心裡話罵出來了,趁著張六姑沒開始坐地上打滾之前,換了話:“那個鰥夫條件太差了,就算我工作了也幫襯不了家裡,他家兩個兒呢。門市部說是一個月有一百塊,甭管多少,我要是幹了,比現在強,說不定能找個條件更好的,也能家裡幫忙!”
張六姑正準備號喪呢,突然就頓住了,這倒是也是,她雖然沒文化,也知道自家姑娘長這麼好看不受待見的原因,條件太差。
她想了想說:“那就先拖著,你要是行就拒了,不行還得是他!”
宋雪梅心裡膩歪,不過還是點了頭:“好!”
同樣的爭吵不止是發生在宋雪梅家裡,王羅陽在朋友中聽到招聘訊息後,就去買了一份報紙回來,看了後中午也沒回家,而是去了他家隔壁的巷子。
這會兒正好飯點,巷子裡的人家都在做飯,各種香味從屋子裡飄出去,饞的他肚子咕咕叫,他也沒敢離開。
一直等了斜對面的院門咯吱一開,他才伸出頭去,瞧見拎著垃圾出來的蔣學名,連忙學著狗叫了兩聲。
蔣學名立時站住了,往他這邊瞧了瞧,王羅陽就伸出手給他打了個招呼,蔣學名一看是他,連忙走過來,只是沒幾步,就聽見院子裡叫:“學名,老三,你幹什麼去了,豆豆尿了,你給他換個尿布!”
蔣學名高聲應了一聲:“我扔垃圾,馬上!”直沖著王羅陽跑了過來,然後閃進了巷子裡,他問:“你咋這時候過來了?”
“我瞧見了這個!門市部你知道嗎?他們招聘了。你看看!”說著,就把報紙拿了出來,“底薪三十塊一個月!”
門市部現在誰不知道,又聽到了這麼高的工資,蔣學名立時將垃圾桶扔地上了,將報紙拿了過來,王羅陽給他指了指,他就瞧見了那個不小的方塊。
他讀,王羅陽就說:“我覺得挺合適的。你都從鄉下回來兩年了,說給你頂替的工作也沒給你,住的地方也沒有,你守在這兒幹啥?這工作甭管怎樣工資高,你攢點錢,也該成家立業了。”
王羅陽和蔣學名是從小一起長大的發小,兩個人是小學同學和初中同學,不同的是,初中畢業後面臨下鄉,王羅陽家裡是獨子,那會兒有政策,父母可以留一個孩子在身邊,他就沒下鄉。
蔣學名家裡不一樣,他有一個哥哥一個姐姐,生了兩個弟弟,中間的這個,從小就不受待見,待遇可想而知。睡在堂屋的廳裡,到現在都沒張床,做飯的是他,吃的是剩飯剩菜,全家人的衣服都是他洗。
初中畢業就可以下鄉了,家裡也沒人替他打點,他就去了西北,79年,知青就可以回來,他沒在當地成立家庭,也就跟著回來了。
可這會兒姐姐嫁出去了,房子卻沒有多出來一間,大哥結婚了,嫂子住了進來,他依舊沒地方住。可他也沒別的地方去,只能賴在家裡,家裡人對他就有意見,動不動就鬧騰說他礙事,他只能幫忙幹活,才能有個落腳的地方。
他也不是沒志氣,非要來在這兒,可這年頭哪裡有房子租啊,而且就算有,他也租不起,滿大街都是待業青年,他連個穩定的臨時工都沒找到,兜裡啥都沒有,只能忍著。
如今王羅陽拿來了這個報紙,他簡直如獲至寶:“你說是不是真的,要是真的就好了,一個月三十,不要提成我都願意!”
王羅陽卻說:“不要提成我可不行,我就是喜歡這種有競爭的,幹得越好拿的越多,否則都跟工廠裡吃大鍋飯一樣,那怎麼行?”
蔣學名訝異地看著他:“你不複讀了?”
王羅陽都已經複讀了三次了,但他底子太差了,即便每次都用盡全力,也沒有一次成功,至今已經22歲了,還是高三生呢。
“不去了,我就不是這塊料,複讀就是白費錢,不如工作!”
“你爸能同意嗎?”他家情況又不一樣,蔣學名這邊是兒子多的不當回事,王羅陽是獨子當成了眼珠子,他爸就覺得什麼都沒有讀書好,讀書可以坐辦公室一輩子不下力氣,他爸放了話,別說複讀三年,就是十年,他也供!
王羅陽搖搖頭:“我自己我知道,三年考不上,十年也考不上。可我爸媽年紀大了,不敢吃不敢花,就為了省錢讓我複讀,我一個二十多歲的大小夥子,總不能靠父母一輩子吧,我不讀了!”
蔣學名還想說什麼,院子裡又開始叫了:“學名,老三,你幹什麼去了,怎麼還不回來?豆豆都拉褲子裡了,你趕緊給他換了都洗洗!”
“來了!”他扭頭喊了一聲,這才低聲跟王羅陽說:“報紙我不拿,我記在腦子裡了,那咱們就一起。”
說完,提溜著垃圾桶匆匆離去。王羅陽將報紙塞進了兜裡,去了街上,門市部這考題可太難了,誰知道店面應該選在哪裡?他一頭霧水,得仔細想想。
而在二道街,於芳菲則已經動了起來,當然,後面還跟著她親爹於大勇,說真的,她今年都十八了,在南州生活了這麼多年,外加上從小也願意湊個熱鬧瞧個稀奇,南州什麼樣,她心裡有地圖。
廣告上說要推薦一個適合開門市部的地方,別說一個,三個她都能找出來,而且各個有因有果——她祖上就是開鋪子的,想當年,她祖爺爺的鋪子佔了半條街,也是富甲一方的富戶。
後來打起了仗,這些東西都消散在戰爭中了,她也就聽聽他爺爺嘮叨那些生意經,不過每每聽完,她爸都要給她上課——左耳朵聽右耳朵出,別當真。
實在是,沒有經商的環境啊。
等著改革開放,她想著爺爺說的那些話,倒是有心動起來,可惜的是她還沒成年,家裡人覺得經商不安全,還是老實的找個工作穩當。
瞧著父母著急的樣子,她也就沒堅持。
但也許是天生的吧,從門市部一開,她就跟著上了心,反正也沒事,經常往捱得近的市中店跑,越看是越歡喜,越看是心裡越癢癢,她時常幻想這要是自己的店,她要怎麼經營。
結果,周漁每次都比她棋高一著,就說著彩電吧,她爺爺可是教過她的,經營店鋪要有別人取代不了的絕招,她以為那餅幹就是了,又便宜又好吃,周漁還下了大力氣打了廣告,哪裡想到,她居然弄來了彩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