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章 一線生機 把命運掌握在自己手中的可能……
這讓元嘉帝心頭對林如海,對林黛玉,對死了的賈敏,還有那個他不知道姓名的三歲小兒的愧疚達到了頂峰。
元嘉帝心頭暗下決心,覺得無論如何自己都不能讓這對父女沒個好下場,否則天下之大,哪裡還有臣子心甘情願為君王鞠躬盡瘁?
這也罷了,元嘉帝給林如海寫的那封信原本也是要保全林如海最後血脈的意思,彌補是肯定要彌補的,現在更值得琢磨的是,林黛玉那個小丫頭說的一席話,是自己原本就會的,還是林如海偷偷教的?
值得懷疑的是,密報提到,在說這段話時,林如海把窗戶開啟了,有故意讓秘衛聽得更真切些的嫌疑,林黛玉不好說,但林如海表演痕跡很重。
但可以打消懷疑的是,前一日林如海才看到信,後一日林如海與林黛玉一直忙於賈敏的喪事未曾聚首,父女倆見面沒多久林如海就開啟了窗戶,那個時間明顯不夠現教。
綜合以上兩點,元嘉帝覺得,沒有事先勾兌,林黛玉確實天賦異稟的可能性要大些,但也不能排除他們父女倆有別的勾兌的辦法的可能,但無論如何,林黛玉這丫頭,委實有意思。
他想了好一會兒,隨即揮毫給林如海連帶遠在江南的秘衛都寫了簡短的回信,隨後道:“戴權。”
一直在元嘉帝身邊伺候的禦前總管戴權一彎腰:“在。”
“去給皇後說一聲。”元嘉帝沉聲道,“公主郡主一塊讀書之事暫緩,為小丫頭們找伴讀的事也暫緩,讓她不必安排了,各宮各王府自己找師傅教著罷。”
戴權領命而去。
旨意是給皇後的,但六宮很快都收到了訊息。
然後,從皇後到妃嬪,各自長舒了一口氣——其實吧,大家一直都很擔心元嘉帝把公主郡主聚在一起教育的用心。
因為元嘉帝當年有過一篇“公主要好好準備嫁到蒙古去做大草原上的明珠”的暴論,讓人不能不懷疑他是想把公主郡主們都按他的思路教導瞭然後嫁到大草原去。
可是哪個母親捨得膝下的女兒去經受塞外風沙?
如今,天可憐見,老東西可算是改想法了,就是不知道是哪路英豪勸的那個死腦筋改變主意,屬實大快人心。
“明日一早,找個人出去給怡親王說一聲。”皇後膝下養著元嘉帝從怡親王膝下薅來的小郡主,當做義女封了和惠公主,小姑娘孝順可愛,很得皇後喜歡,所以皇後對怡親王也算某種程度上的利益共同體,該通氣的時候也得通氣,吩咐身邊的體己宮人,“讓他暫且寬心,以後的事,慢慢再想。”
體己宮人當然只有說好話的:“娘娘放心吧,陛下和怡王殿下那麼好的兩兄弟,陛下又向來重情,回頭娘娘這邊求一求,怡王殿下那邊也求一求,小公主將來不會撫蒙的。”
“但願如此吧。”皇後嘆了一口氣,不願多言。
宮人也不敢多說,站到了皇後身後,給她揉起肩頸來。
那就都是閑話了。
咱們還是說林如海這邊。
皇帝的書信向來是八百裡加急的規格,七天便從京中到了江南。
這會子賈敏的喪事已經辦完了,黛玉給一家子婢僕都多發了三個月工錢以酬近日的辛苦,轉頭入了林如海書房。
此次黛玉預備和林如海討論的話題是,阿爹的意思好像沒想續弦是吧,那您確定一下,家裡以後哪位姨娘管家?
看著一本正經過來彙報公事的黛玉,想了想後宅裡的各位姨娘,縱使林如海和賈敏關系很好,姨娘們其實更多起的是一個傳承香火的作用,但和女兒談自己的小老婆,林如海還是有點尷尬。
忍住別扭,咬牙提出一個問題:“玉兒啊,如果一定要弄個什麼人管家的話,為什麼不能是你?”
黛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