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風小說網”最新網址:https://wfxs.app,請您新增收藏以便訪問
當前位置:微風小說網 > 其它小說 > 白銀令 > 第一百二十章 民舉官究

第一百二十章 民舉官究 (第1/2頁)

上一章 章節列表 下一頁
好書推薦: 異形的星球 封神來了 民國世卿 我家娘子有點兇 剛到漫威,系統獎勵鋼鐵之軀 仲夏夜略微涼 妖怪打架 不朽神帝 首席,深情如初 重生之最強仙尊 王妃之鳳華絕代 命途修真 我穿越成王妃啦 腹黑竹馬:小青梅,萌翻了! 重生紅樓之史薇 穿書之我在末世演反派 大佬歸來,假千金她不裝了 養妃記 紙短情長好想你 娛樂圈教父的小祖宗又打自己臉了

正文之前,廢句口舌贅釋幾個概念,書友們若是概念清楚可直接翻頁,若稍有模糊,不妨耗費一分鐘觀之。

明朝政治制度主要有幾個大詞條:

中央方面:內閣、六部、五寺、都督府、三公、諸司、各監察機構和特務機構錦衣衛、東西廠)等。

先說內閣,洪武十三年,朱元璋因宰相胡惟庸一案廢除直接承襲的元朝舊制——丞相制亦即以宰相為核心的三省六部制——中書省下統六部),仿宋殿閣制設內閣,後來作為皇帝幕僚的內閣首輔,因地位漸高又成為了事實上的宰相,即“雖無宰相之名,但有宰相之實”,其名人代表張居正、嚴嵩、徐階,權勢滔天大家可瞭解一波;

再說六部,秦、漢以來實行一千六百餘年的丞相制中書省制)被廢除後,六部開始直接對皇帝負責,成為了主管全國行政的最高機構,各部置尚書一人。因官吏除授必經吏部,所以吏部尚書堂官)素有“天官”一稱,譬如本文中的一大禍害“馬萬群”。爾後是主管全國財政的戶部,一國錢袋子,其下轄有寶鈔提舉司、印鈔局、廣盈庫、軍儲倉等。禮部則設有儀制、祠祭、精膳等。至於兵部和刑部,部如其名,一個主“兵事”一個主“刑法”。最後是工部,主要負責全國營繕修繕修建)、虞衡山川林澤)及水利屯田等;

其次是監察機構,主要包括都察院、六科給事中及提刑按察使司。也即俗稱的“言官機構”,他們的職責就是“諷議左右,以匡人君”,小到雞毛蒜皮大到皇帝指令,什麼都管什麼都罵,他們品秩極低權利卻極大,大都在盡職扮演“獬豸”的角色,歷史上名人還是較多的,而我個人傾向於將海瑞,海筆架,當做這一群體的代表,雖然他只短暫地當過一段時間言官。俺在本文中,對這一群體描寫不多,唯一著筆描寫的還是一個大禍害,即都察院御史“汪善眸”;

至於五軍都督府,節制中外諸軍事,總攬軍政軍權,為統領全國的最高軍事機構。其與兵部的關係,由以都督府為主,到兩者之間相互牽制,再到兵部凌駕於五府之上為發展線。本文中都督府和兵部正處於互相牽制的階段,但因兵部尚書“熊韜略”和五軍都督府的各左右都督,過半都是敖廣的人,再加上戶部“紀盈”這錢袋子加持,所以手握軍權的“敖廣”才實力碾壓“相里為甫”,成為事實上的唯一大相;

三公諸司等,此處不作冗述,直接談一個一說明朝就讓人聯想到的特殊存在,即明朝的四大特務組織,錦衣衛、東廠、西廠、內行廠。有人說這些越過正常的官僚機構的偵捕行為,是明朝法制之大蠹,有人說這是為了加強中央集權、強化皇帝權威,是彼時代下維護統治的必然,只是後期被宦官濫用過度而畸形罷了。以上都是見仁見智的看法,我個人持有的,則是“國不可無法,有法而不善與無法等清·法學家沈家本)”。比如文中的“明鏡司”金翼,我給他們的定義最初是用來“唯法”的,他們要做的也只有“偵察百官、緝捕不臣”,效忠皇上保衛王朝,至於他們後期如何,大家往後看故事就好了。此處多提一句,本文架空明朝,是以明朝為實體背景虛構的小說,既寫明就很難繞過內閣首輔和錦衣衛廠衛,因而我也只能蹭熱度寫一點點錦衣衛了,即本文中的金翼,自知寫的不好,捂臉。不過好在,我繞開了內閣、首揆等詞語,不然,一想起特別喜歡的黃仁宇老師、熊召政老師和劉和平老師等大人物的一本本金磚似的明史小說,俺還哪敢提筆,繼續羞;

說完中央方面,再說地方:明代區劃兩京十三省,總共十五個省級行政區,即京師北直隸)、陝西、山西、山東、河南以上為北五省)、南京南直隸)、浙江、江西、湖廣、四川以上為中五省)、廣東、福建、廣西、貴州、雲南以上為南五省)。朱元璋廢除“行中書省”制度後,將地方一省行政在具體運作中改成“三司分設”的管理局面。三司是指掌控行政事務的承宣布政使司,掌控司法監察事務的提刑按察使司,掌控一省軍事事務的都指揮使司。明朝地方行省的“三司”,布政司、按察司、都司,作為地方一級政府平行執掌行政、監察、軍事三權,分別只聽命於中央號令,互不統轄。布政使向戶部報告,按察使向刑部和都察院報告,都指揮使向五軍都督府和兵部報告。

此處重點討論布政使和按察使。

布政使是一省行政長官,俗稱藩臺,官階從二品。主職是宣達朝廷政令,徵收全省賦稅,負責財政收支,考核府、縣各級官員,管理全省各府戶籍、田數等民事內容。從職權上來看,布政使相當於今天的高官兼省委組織部部長、財政廳廳長。

按察使是一省司法長官,俗稱臬臺,官階正三品。按察使主職是考核全省吏治,主管省內司法、刑獄事務。從職權上來看,相當於今天的司法廳廳長兼公安廳廳長、省檢察院檢察長、省法院院長。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至於“巡撫”“總督”等一些聽上去特別厲害的“地方官”,乃是中央差遣的“派出”,直接聽命於皇帝,且他們一般在中央領尚書、侍郎、御史等職。總督可以管數省,側重軍事,巡撫只管一省,側重民政。且設定相對隨意,遇事則設事畢則取。朱元璋廢除行中書省在地方分設三司,令其各自分管互不統屬,此舉雖難以形成與中央抗衡的力量,但這份地方的穩定卻是以犧牲行政效率為代價的。地方上因缺乏一個強有力的權威,遇事各系統之間難以協調,極易造成互相推諉、拖延不決,為解決這一問題,經過長期嘗試發展,才逐漸形成了總督、巡撫制度。

本章及後續幾章中,江西省的地方最高長官,都將身陷泥潭,並將他們的上游下游無數人一併牽扯進去,這也是俺在這裡廢大幅口舌論述行政體系的原因。如果沒有一根清晰的線引著大家引著我,俺怕俺渣渣的寫作水平和膠柱思路,把大家看的雲裡霧裡,羞

京都順天府衙,高高的衙門臺基上,力倦神疲的、消失兩天不見的南昌府知府魏縉,拎起鼓槌,回望眼階下幾丈開外的秦獵夫等人,堂堂一府府臺、南昌府五品知府,竟在一隊秩從末品的明鏡司緹騎的堂皇脅迫下,喪然咽口口水,闔上眼簾,認命似的“咚咚”敲響順天府衙的大鼓。

擊鼓事由:自罪,順便狀告江西府臬臺衙門,也即主管江西省一省刑名的正三品提刑按察使。

按理,即使地方州牧有心自罪,也需先向由該行省最高長官,即藩臺臬臺自罪,爾後由一省藩臺臬臺酌情督辦,再將處理結果上疏朝廷,等待批覆,最後才能柵送京師。因而這位自個兒長腿、擅自跑來京師自罪和他罪的知府大人,驚透了所有人。

布政司通稱省,底下依序又有道、府、縣。譬如北平承宣布政使司下轄順天府、保定府等十府數州百縣,譬如江西布政司,下轄南昌府、袁州府、贛州府等十三府數州百縣。按理,若發生刑事案件,中央有刑部尚書、侍郎等負責,再大還有三司會審;地方則由各省提刑按察使,或者巡按巡府負責處理;再下面的小案件就由該省所轄的各州府知府縣令審理了。

竇滿貫滅門大案,被強行壓在南昌府知府這條小線上再難上達,魏縉自然是極不樂意的。但一省臬臺羅文松,要他這麼幹他為保烏紗也只能如是做,他不做自有人做,做了,卻又只剩提心吊膽幾個月。直懸心到近日,冷眼旁觀了暗流收買府丞,一把火燒燬卷宗,本暗自慶幸這事就這麼過去了。熟料九宮門駐江西人馬神鬼不知地將他綁了扔給金翼,又以日行四百里速度緊急入京。

將他擄走那夜,一聲不吭的蒙面俠們將狸叔的信交付予他,禁閉一天一夜後,才將他轉交秦獵夫等人。

狸叔手札極簡,內容卻極重:兩個選擇,魏縉要麼自首,帶著竇滿貫卷宗,將此案前後疑點,包括奸人如何收買府丞燒燬卷宗一事,一五一十交代,最後以辦案不利卻揭舉有功而妥善脫身,只得一個降職處理;要麼,他白白被設計、被誣陷為竇滿貫滅門案的主謀所使用的最得力助手之一,如此,待劫殺沿海富商以籌軍資、意圖謀反的共罪,查清並扣下來時,他魏縉九族都不夠伏誅。

人在官場難自在。

章節報錯(免登入)
上一章 章節列表 下一頁
隨機推薦: 龍吟風華 快穿之拯救男配小可憐 師兄,別來無恙 不朽龍脈 重生之豪門甜妻 穿書八零年代美妝大亨 奈何boss就寵我 我不是你二哥 桃花小娘子 全民轉職之我的被動強無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