戶部尚書傅上佐見沒有人敢言,連忙走出列。
“陛下,臣以為。”
傅上佐為人剛直,說了很多事情。尤其是黃河水災之事。
黃河水災在方孝孺、齊泰、黃子澄三人的安排下,賑災銀和糧食全部都發放到災民的手裡。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而現在國庫稍微寬容一點,但也不算是充足。
當然了,傅上佐這個耿直的人,也不敢提到我。只是談論一點,皇帝新登帝位,國庫空虛。不易大肆鋪張。
朱允炆聽著傅上佐的話,不經意的點了點頭。
“傅愛卿所言極是,朕也以為不必太過鋪張。”
“臣以為,可在南郊之地,建造一個天壇,日後就為祭天所用。”方孝孺站出說道。
在朱元璋的時代,朱元璋非常寵信三教堂。所以不管是節日,還是什麼重大的日子。朱元璋都會率領滿朝的文武,去三教堂祭天、祭地、祭祖。
所以大明一直以來,也沒有建立一個正規的祭天廟宇。
原本傅上佐的意思,現在國庫空虛,不如一切從建,隱約的告訴朱允炆,要祭天,還得去三教堂。
但是傅上佐不明白,三教堂是何地?正是我的發跡之地。而三教堂對外依舊是三教堂。不過三教堂的子弟,早已經讓朱允炆的人斬盡誅絕。
朱允炆點頭說道:“方愛卿所言極是。一直以來,本朝祭天、祭地、祭祖都是在三教之堂舉行。朕以為不妥。自從先帝賓天之後,朕一直希望我們朱家的子孫,能有一個立廟之地。現在建造天壇,朕以為也不算是鋪張浪費。日後凡我朱家弟子,都可在天壇之地,祭祀先祖。”
其實在場的人都明白,皇帝想要做的事,誰敢說不。而且很多大臣早就得到了訊息。黃子澄早就秘密的開始建造天壇,要不然,還有一個月的時間,就會進入到新的一年。一個月的時間,建造一個祭祀天地的廟宇,那豈不是笑話一樣。
所有人不敢多言。
朱允炆看著金鑾殿下的朱家子孫。
朱允炆說道:“各位藩王,承蒙你們留在京中輔佐朕。朕再此謝過各位藩王。”
各大藩王只是禮貌的施禮,但誰也沒有多言。
“今日朕特別高興。沒有想到朱家子孫,會這麼興旺。這幾日,各位世子多在京都盤踞盤踞。朕已經命人在宮中,為各位世子準備了住處,今日朕與皇后也擺下了酒宴,要與各位世子同飲一番,等到朕祭天之後,朕一定會好好封賞各位世子。”
“謝!陛下!”
退朝之後,各路藩王都在私下研究,朱允炆此番操作,到底所謂何事。
而朱棣不由自主的朝著皇宮裡望去,希望他的兩個兒子,別在皇宮之中鬧出什麼事端來。
朱允炆、依舊是和方孝孺等人來到了麟德殿商議政事。
“陛下,現在各路藩王、世子都齊聚京都。現在正是削藩的最好時機。”齊泰連忙說道。
方孝孺喃喃的說道:“陛下,臣以為削藩勢在必行。不過臣以為,削藩之事,不過操之過急。臣以為,削藩應從最小的藩王伊厲王、郢靖王、唐定王等人開始。一步一步的蠶食各路藩王,此乃最佳之策。”
“方大人,此言謬矣!”黃子澄說道。
方孝孺看向了黃子澄。
黃子澄說道:“古人言,射人先射馬、擒賊先擒王。各路藩王之中,就以晉王朱棡、燕王朱棣的勢力最為雄厚。現在晉王和燕王也都在京都盤旋。現在燕王、晉王的世子也都留在京都。臣以為,陛下此時要做的就是兩件事,第一,派遣錦衣衛對各路藩王的監視。第二,藩王的世子現在已經進入京都,現在就在皇宮之中,陛下應該加以控制。這樣就可以挾制各路藩王。”
方孝孺摸了摸鬍鬚,沉默不語。
畢竟方孝孺是大儒,這種卑鄙的手段,方孝孺是不削的。但是現在方孝孺也知道,朱允炆剛剛登基為帝。如果一旦貿然削藩,朱允炆年少,自然不會是那些藩王的敵手。
非常時刻,做非常之事。
方孝孺雖然是大儒,雖然是不削於作出這種事。但是此時此刻,方孝孺為了可以保護朱允炆帝位永固,此時也只能預設。
因為這個本法雖然狠毒,但也是效果最明顯的。
怎奈朱允炆一皺眉,喃喃的說道:“黃愛卿。這樣做,朕會受到百姓的漫罵。朕是要做一代明君,而不是一代暴君。”
齊泰連忙說道:“陛下,臣以為。不如這樣。”
“齊愛卿,你有何妙計。”
齊泰連忙說道:“今日陛下不是在皇宮之中擺宴接見各路世子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