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開始放慢了腳步,派遣信使入京彙報。
在返回到應天的當天。以劉伯溫、胡惟庸、李善長等文武官員。親自迎接太子回朝。
而我也跟隨著太子進入到皇宮之中。說來也湊巧。十四年前的今天,正是大明建立的日子。好巧不巧,今日算是大明的國慶節。
進入到皇宮的朝堂之上。我施禮跪拜,大呼道:“吾皇萬歲!萬歲!萬萬歲!”
“愛卿平身。”
“謝萬歲!”
當著滿朝文武的面,朱元璋並沒有提及朱標被劫之事。而是下旨宣讀,太子在我的幫助下,安撫了川地的百姓。如何拯救了這一場旱災。
當然了,之前在南昌的功勞,也大肆的宣揚一番。
我見時機成熟,我高聲叫道:“陛下,臣有事起奏。”
朱元璋叫道:“愛卿請講。”
我深吸了一口氣,將頭上的官帽摘下。立刻跪倒在地。
“啟稟陛下,臣李昊蒙受天恩,理應效仿聖賢,鞠躬盡瘁死而後已。怎奈臣無能,妄受天恩,臣不勝惶恐。臣願陛下收回所有恩賜,臣願為一民,回鄉種地,讀書。做一個奉公守法的百姓。望陛下恩准。”
小主,這個章節後面還有哦,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更精彩!
當我說出這句話的時候,滿朝的文武皆驚。
雖然我不是跟隨朱元璋一起打天下的患難之臣。不過在三教堂成立之後,很多文臣武將逢年過節,孩子滿月生辰都會到三教堂上香。所以這些年來,滿朝的大臣之中,很多人管我都相處的還不錯。
之前那些看不起我的人,漸漸的透過溝通。都感覺我是一位大才。
太子朱標在四川被劫,除了朱元璋極為最信任的臣子知道之外。絕大部分的人都不知道。
在我經歷了南昌、四川兩地的事蹟之後,大部分的人都認為,我回朝之後,定會受到朱元璋的更多恩賜。所以沒有人會想到,在受封之日,我竟然會辭官。
一時間,朝堂之上沸騰起來。文臣武將都在暗自議論。
而朱元璋先是一愣,摸了摸自己的鬍子之後,朱元璋竟然笑了。
朝堂之上的文臣武將,都一頭霧水的看向了朱元璋和我。因為大部分的人,根本都不知道是怎麼回事。
劉伯溫叫道:“陛下,劉基有事啟奏。”
“劉愛卿,請講。”
“天師大人高風亮節、忠義無雙。除皇逆,安利民,以匡扶天下為己任。此乃陛下之福。大明之福也。”
朱元璋點頭說道:“劉愛卿所言極是。”
劉伯溫看著我,最後衝著朱元璋說道:“陛下,天師一路辛勞。臣認為,今日是歡喜太子、天師回朝。至於其他之事,可他日再議。”
胡惟庸此時也站出,叫道:“陛下,您不是說,今日要為天師洗塵。我看天師辭呈之時。如劉大人所言,他日再議。”
李善長也站出叫道:“臣複議,今日乃是國宴。理應只談風月,不談國事。”
經過朱元璋最信任的三個文臣所講。朱元璋摸著呼吸,也從龍椅上站起。
朱元璋叫道:“諸位愛卿,今日是太子、天師還朝、更是大明的國宴。所以今日諸位愛卿不可啟奏任何之事。”
朱元璋發話了,臺下的文臣武將只有贊同。而且早朝的時候,早已經過了。根本也不可能有人啟奏任何事。朱元璋之所以這麼說,就是在告誡我,辭官之事,不要再說。
我當然明白這些道理。而是跪在地上不再言語。
朱元璋看著我說道:“天師,快快請起。今日是國宴。你我君臣,今日只談風月、不談國事。今日勢必要不醉不歸。”
“我、我!”我一瞬間什麼話都講不出來,但我要馬上回道:“謝!陛下!”
朝堂之上的尷尬,瞬間化解。
到了下午,朱元璋在隆德殿大辦宴席,場面極為隆重。
喜歡機智笨探請大家收藏:()機智笨探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