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宇初、張宇清兩兄弟離開了南昌,返回龍虎山。
這一路上,張宇初嚴厲的批評了張宇清做事糊塗。
“大哥,小弟知錯了。”
張宇初看著張宇清說道:“賢弟,我來問你。你可知為何全真道衰落?”
張宇清連忙回道:“元憲宗時期,佛道化胡經之爭,全真道在辯論中兩次敗北,全真道發展得以限制,所以全真道全面沒落!”
張宇初搖頭說道:“錯!”
張宇清看著張宇初問道:“請教大哥!”
張宇初看著張宇清說道:“當年王重陽何等厲害,在終南山創教,主張儒釋道三教合一,全真七子名震江湖。只可惜他們以無為為主,只是注重個人修煉,而不注重發展教徒、營造宮觀,所以教派的力量其實很小。雖然有丘處機遠赴大漠,全真教盛行一時。也是因為這樣,更加讓全真教更快的沒落。”
張宇清連忙說道:“那也只是全真道無能而已。”
張宇初搖頭嘆息道:“賢弟大謬啊!”
張宇初看著張宇初,連忙說道:“請教大哥,小弟願聞其詳!”
張宇初說道:“正一道四祖,你可知曉?”
“小弟當然知道了。咱們創派先祖張天師,入蜀教化民眾,除百姓病疫災禍,故而創立天師道。嗣天師張衡大力發揚教義,在蜀地、漢中一帶大興。繼承了祖天師的衣缽,也正是建立本教所有教規與制度。怎奈嗣天師張衡羽化登仙之後,張修改號五斗米教,劉焉入蜀,張修投靠劉焉,被封為別部司馬,這也是我教第一次有人在當朝為官。隨後張修發動漢中進攻,殺漢中太守蘇固,以佔據漢中之地。系天師殺張修,這才得意復位。張魯系天師,雄踞漢中三十餘年,保留天師一脈傳承,達到了政道合一。至張盛天師,棄官還居龍虎山。自此,我正一道世世代代傳承天師一脈。”
張宇初微微點了點頭,連忙說道:“你知道為什麼咱們從漢中遷徙回老家江西龍虎山嗎?”
張宇清先是一愣,隨後沉思道:“定是張盛天師,思故鄉之土。”
張宇初搖了搖頭說道:“並非如此!”
張宇清道:“請教大哥!”
張宇初說道:“當年漢末,群雄並起,割據九州。三祖張魯,雄踞漢中三十餘年,達到政道合一。可那些只是表面風光。自從投降魏公曹操之後,居眾北遷。雖被封襄平侯,實乃先祖在魚肉之板上。孤兒張盛先世,入鄱陽傳道,轉入龍虎山。目的就是為了後世之人,不許入士?”
張宇清看著張宇初說道:“大哥,我甚是不明白。李昊何等小人?卻被皇帝親封天師,現李昊名聲鵲起,以三教堂之勢而入士。為何我輩不可?”
張宇初看著張宇清罵道:“賢弟糊塗。”
張宇清瞬間愣住,因為此時張宇初臉上以露殺氣。
張宇初說道:“自四祖張盛遷徙龍虎山之後,命令傳下。凡正一道後人,均不可入士。一來是為了傳播正一道,二來就是為了保護我天師一脈傳承萬年。賢弟你還尚輕,熟不知為官兇險。全真道之所以沒落,正是因為與當時的元朝關係密切,受到了當時皇帝的猜忌。多年來,朝代的更替,不知多少朝代君王明主,都曾親上龍虎山,希望我輩當朝為官。你可知為何無一人入士,就是為了保證我正一道不參與政治鬥爭。燭煙而青啊。”
張宇清好半天都沒有說話。
張宇初臉色沉下來,喃喃的說道:“這一次為兄本希望你下山,歷練江湖。未曾想到你會如此魯莽。若不是為兄巧遇武當一派,你可知你會闖下滅族之禍。你可忘記父親之教誨?”
張宇初這麼一說,張宇清的臉上頓時也開始起來。張宇清臉色極為尷尬,不由自主的低下了他高傲之頭。
張宇初見該說的也都說了。幸好沒有闖下大禍,張宇初喃喃的說道:“返回龍虎山之後,三年之內不準下山,在靜心殿思過。你可明白?”
張宇清連忙回道:“小弟謹遵大哥之命。”
聰明人之間,話不需要多。當張宇初簡單一說,張宇清瞬間明白一些道理。也深知得罪了我、得罪了朱元璋日後會有多大的麻煩。可以說,張宇清此時也有一些後怕。
話不多言,張宇初等人返回了龍虎山,第一件事就是派人好好安葬了已死的東方慈航。雖然東方慈航是張宇初、張宇清的兄弟。可畢竟是私生子,無法寫入正一道天師一脈的家譜之中。而張宇清也進入到靜心殿裡思過。
龍虎山正一道又開始了往日生活。
話說南昌這邊,我和朱苓被挾持,多虧了查理霸等人的相救。要不然我一定命喪宋宇虹之手。而且我也是第一次見到武當七俠中的四位。
宋遠橋等人,均是金庸小說裡的武林高手,我怎麼都沒有想到,現實中既然能遇見。而且按照輩分來說,武當七俠,全部都是我的長輩。
當然了,閒聊之後。一切都以平息。天地道又開始神秘失蹤,不辭而別。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常明和查理霸也開始見怪不怪。而宋遠橋、張翠山、殷梨亭、莫聲谷等人,均是由我親自護送出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