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必先對陳友諒是忠心耿耿,尤其是在陳友諒活著的時候,就已經確認,陳善乃是他的接班人。所以張必先雖然恨陳善投降朱元璋,可是作為長輩。想到陳善小時候,張必先經常抱著陳善在江邊玩耍,張必先再看到陳善跪在地上流出了眼淚。張必先心頭也是一軟。
“二叔,我父親生前多為眾人協助,辛苦打下江山,只奈現有殺死徐壽輝老將軍瓜分天完,稱帝之後剛愎自用。使得自我父親眾叛親離。二叔啊!二叔,陳漢已經完了,您應該知道,在鄱陽湖之戰後,我陳漢以無力在爭天下。若依然一意孤行,武昌城裡的百姓,必然會受到更多之苦。其實陳漢早就已經不得民心,二叔啊,算了吧。不為了陳漢,看在百姓的份上,二叔啊,投降了吧。”
陳善聲淚俱下,說的都是實話。
張必先雖然對陳友諒忠心耿耿,可是這些事張必先心裡比誰都清楚。
張必先偷看觀看,在場的人雖然慈眉善目,不過內心裡都散發出一種殺氣。很明顯,朱元璋這是曉以大義,如果能勸降必然勸降。如果不能勸降,朱元璋必然會殺掉自己。
張必先閉上了眼睛,思考了很久。此時此刻,張必先看到陳善,想到了自己的家人。自己的兒子。
此時此刻,正如陳善多講,陳漢的政權早就已經無法與朱元璋對抗。如果強行守城。那麼武昌城裡的百姓,必然是遭受到苦難。
張必先心裡說道:大哥!大哥!你莫要怪我,要怪就怪你稱帝之後不聽人言。要怪就怪你稱帝之後剛愎自用。不是我們變了,是你變了。三弟勇武過人、忠心耿耿你不重用。太師鄒普勝智謀過人,你不聽從。那麼多武將都讓你給逼的偷襲。怪誰啊?怪誰啊?
張必先長嘆一聲,連忙說道:“罷了。罷了!”
朱元璋等人看到張必先在嘆氣,劉伯溫心裡暗道:有門。
張必先連忙下跪給朱元璋。
“張某不識真主,妄自菲薄,請朱將軍原諒,我張某誠心歸降。只願朱將軍善待武昌城內的百姓。”
朱元璋瞬間全身顫抖了一下。
原本朱元璋都做好了翻臉,殺死張必先的準備。多虧劉伯溫多次相勸。朱元璋也是一個非常愛才的人。所以多次忍耐。沒有想到張必先,還真的投降了。
朱元璋連忙拉起張必先的雙臂。
“張將軍快快請起、快快請起!”朱元璋興奮的叫道:“快!吩咐人,馬上擺上酒席,今日全軍將士休息一日,我要與張將軍不醉不歸。”
張必先很是尷尬,畢竟是降將,可是朱元璋卻以誠相待,反而把張必先給弄的有一些不知所措。
朱元璋卻是非凡之人,朱元璋酒過三巡之後,立刻請教張必先如何治國。
張必先喝了一些酒,也毫不隱瞞,把之前治理陳漢的經歷,一一講述一遍。
再坐的人,面對著張必先不由自主的暗自佩服。果然張必先真乃出將入相之才。
朱元璋何等的厲害,一切都在朱元璋的計劃之中。
第二日並沒有發動進攻,第三日也沒有發動進攻。兩天之內,只是不斷的朝著武昌城裡射箭,每一支弓箭上,都有一封簡短的書信。那就是嶽州的守將張必先,投降於朱元璋。
字雖然不多,不過卻是可以減少軍心。
當得到這個訊息之後,陳漢剩餘的文臣武將,皆是一驚。
“什麼?”張定邊看到書信,馬上撕掉。
“不可能,絕對不可能!這絕對是謠言。”
張定邊到死都不相信,自己的兄弟張必先會偷襲朱元璋。
第三日,以徐達、常遇春為首,從整兵馬捲土重來,把武昌城的四門,團團圍住。從天涼開始攻城,直到辰時,也就是上午十點左右。徐達下令之圍不攻。
張定邊已經累倒舊傷復發,依靠著三尖兩刃刀,在城牆之上小息。可能就連張定邊自己都不清楚,是睡著了。還是沒睡著。
“喂!城上的張定邊可在!”
常遇春扯著脖子大聲叫喊道。
張定邊猶如驚弓之鳥,快速的朝著三尖兩刃刀,準備迎戰。
這才發現,新等位的皇帝陳理,就在身旁。
張定邊連忙就要下跪,陳理連忙擺手說道:“三叔,快快起來。”
陳理在鄒普勝的陪同下,竟然來到了城樓之上。
“陛下,這裡危險,你還是回宮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