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先生,你有妙計解救洪都?”
朱升搖了搖頭,一旁的朱元璋心頭一涼,又變的癱軟。
“主公莫慌,朱文正雖然是主公的侄兒,不過朱文正驍勇善戰,而且把守洪都的三萬精兵,並非酒囊飯袋。我相信,不管是陳友諒主動六十萬軍隊也好,八十萬軍隊也好。我可以斷言,陳友諒絕對攻不下洪都城。”
所有人也不知道真假,不過朱升言辭鑿鑿的說著。眾人的目光也都轉移到了洪都的身上。
劉伯溫此時也說道:“主公,朱先生所講不虛。朱文正將軍雖然年輕,但朱將軍熟讀兵書,又跟隨主公多年,想要阻擋陳友諒的進攻,我相信朱文正將軍,絕對不會讓主公失望的。”
“但願如此吧。”
朱升連忙說道:“主公寬心,洪都城堅,陳友諒一時無法攻破。而西面的明玉珍在四川稱帝,方國珍也控制了浙東地區,張士誠佔據江北,如果主公想要與陳友諒一戰,這些勢力繼續安撫。我有一個辦法,不知道當講不當講。”
朱元璋連忙拉住了朱升的手說道:“朱老先生,我對您是言聽計從,都此時此刻了,您有什麼注意,快點說啊。”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朱升也不是一個墨跡的人,朱升看了看周圍的將軍,又看了看朱元璋,朱升說道:“首先要安撫方國珍和張士誠。方國珍距離主公的勢力最近,如果方國珍和陳友諒合兵一處,那麼我們必然是腹背受敵。張士誠向來優柔寡斷,雖然張士誠暫時不會進攻主公,不過萬里總有一。所以主公必須派遣舌辯之士,帶有重禮,先去勸說方國珍、次之張士誠。只要這兩股勢力按兵不動,主公必無憂亦。”
朱元璋點頭說道:“好!好!先生說的對。”
此時王廣洋大聲的說道:“主公,我早點與方國珍打過交道,此人勇猛少謀,我王廣洋原為主公分憂。”
朱元璋看了看朱升,朱升點頭朝著王廣洋說道:“此事非中牟可去。”
王廣洋立刻雙手抱拳,連忙回道:“我必不辱使命。”
此時胡惟庸也站了出來。
“主公,說服張士誠,我去。我必不會讓張士誠兵發一兵一卒。”
朱升也點了點頭。
現在事危急時刻,朱元璋立刻下令,派遣王廣洋去穩住方國珍、胡惟庸去安穩張士誠。
劉伯溫說道:“朱先生此計甚妙,不過洪都畢竟是我們後方重地,雖然陳友諒一時無法攻破,不過主公必須率兵去救。”
常遇春連忙叫道:“小小的陳友諒有什麼可怕的。別說六十萬軍隊,就是一百萬軍隊,我老常也不在乎。”說著常遇春扯著大嗓門,衝著朱元璋喊道:“主公,我率領三萬精兵,必可擊退陳友諒,解救洪都。”
劉伯溫搖頭說道:“常江軍雖然勇猛,可陳友諒勢大,非主公和眾位將軍才能解救。”
朱元璋並非是貪生怕死之徒,而且朱元璋也是一個有宏圖大志之人。朱元璋也經常身先士卒。
朱元璋連忙說道:“現在事不宜遲,我馬上親率大軍,解救洪都。”
劉伯溫和朱升相互的看了一眼,不由得都滿意的點了點頭。
劉伯溫摸著自己的鬍子,又說道:“陳友諒這一次看似用兵如神,不過從一開始陳友諒就不按兵法,強攻九江。我看陳友諒必亡。”
朱升看著劉伯溫說道:“不錯,陳友諒現在已經是孤軍深入,只要我們能堅守城池,採取誘敵深入,設伏聚殲,那麼陳友諒必然會大敗於此。”
朱元璋看到身邊的兩個謀臣都是成竹在胸,這才算是安穩許多。
宏覺、常明、我們三人,無非就是朱元璋的客人,就在軍機大事面前,我們三個人,根本就不夠看。
當我到自己營帳的時候,我的兩位哥哥也跟隨著我進入到營帳之中。
“哎,我本以為可以幫忙,誰知道留在這裡是多餘的。”
常明在一旁絮叨著,我和宏覺誰都沒有說話。
當然,我心裡就想說,本來就不應該來到這裡。
我還以為劉伯溫是一個大草包呢,誰知道聽他剛才的建議,我發現確實劉伯溫這個人有點本事。
現在看來,朱元璋的成功絕非偶然。
我心裡也暫時安穩了許多。
我看著常明和宏覺說道:“大哥、二哥!我看不如咱們三人不要留在這裡,不如趕往應天,或是什麼地方。咱們暫時隱居起來。等到天下大定的時候,在出來重建三教堂。兩位哥哥感覺如何?”
宏覺看了看常明和我,宏覺雙手合實,連忙說道:“阿彌陀佛!三弟這個主意不錯。”
所以我和宏覺都轉頭看向了常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