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足有一個小時過去了,我們四個人都等的不耐煩了。
孤兒院的院長和修女才姍姍歸來。
我激動的連忙站起,院長衝著我歉意的說道:“不好意思,由於十多年前的員工資訊,我們需要時間來尋找。所以花費了一些時間。”
我偷看到,在院長的手上,有幾張紙,我知道院長是特意在資料中幫我尋找。這樣肯定是花費了很多的時間。
我恭敬的說道:“院長,您是找到了當年在孤兒院工作的人,這個人在香港嗎?”
院長看著我點頭說道:“沒錯,我們找尋了很長時間,由於我們這家孤兒院當初成立的時候,是香港教育部財政支援,所以大部分的工作人員都是從天主教會中派遣的,而教學的老師,大多數都是老一批的香港人,極少一部分是蘇格蘭人。”
我微微點頭。
院長繼續說道:“不過我發現,有一個外語老師,是香港人,而且已經退休。現在應該還住在香港。”
我心裡大叫道:“這可太好了。”
我恭敬的看著院長說道:“實在是太感謝您了。”
那院長喃喃說道:“天主對待每一個人,都是公平的。我這些微不足道的幫忙,希望可以幫到你。”
我點頭恭敬的說道:“絕對幫的上忙。”
院長把受傷的幾頁紙交到我的手裡。
我再一次恭敬的說著:“謝謝。”
既然當年老師的資訊,已經到手,我們也沒有必要在繼續留在這裡。
我們離開了孤兒院,上到車裡。
我們四個人都大出了一口氣。
“沒有想到啊,那兩個修女還真靠譜,我還以為等了一個多小時,什麼都沒有呢。”
華宇婷一上車就開始嘟囔。
若寒拉著華宇婷的胳膊說道:“大小姐,不要影響前進他們看資料了。”
我說道:“大小姐說的沒錯,沒有想到教會的人,真是靠譜,原本我以為調查起來不會那麼容易,想不到有信仰的人,確實樂於助人。”
華宇婷驕傲的一笑,喃喃說道:“錯了。這和有信仰的人沒關係吧。還是香港人比東北人好吧?”
我微微一笑,看著手裡的資料。
“車萊臣,一九五九年八月十七號香港出生,畢業於香港大學。”我摸著下巴,喃喃念道:“已經是五十三歲。”
孫鐵龍也歪著頭湊到我的身邊。
這紙上覆印的就是當年車萊臣工作的資料表。
這個車萊臣是聖瑪利亞的英文老師,足足在聖瑪利亞孤兒院服務了近三十年。直到三年前才從聖瑪利亞孤兒院退休。
這個車萊臣是香港出生的蘇格蘭人,可能是因為院長以為,車萊臣在退休之後,會返回蘇格蘭,所以才會花費那麼長的時間。
在資料的首頁上,有車萊臣的香港地址。
我把資料拿給孫鐵龍說道:“這個地方知道嗎?”
孫鐵龍看著紙上的地方,喃喃的說道:“元朗區。我知道。我知道。”
說著孫鐵龍啟動了車子。我們前往車萊臣的家。
元朗在香港最西北邊的區域,一片平原,路過這裡可以看到不少的農田,經過這裡,頓時給了我一種農村的感覺。
我不由自主的說道:“沒有想到香港這麼繁華的城市,也會有農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