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找到汲水的井,光是討論要打幾桶水,有用麼?
這個前提辦到了。以我對這一幫師兄弟們的瞭解,願意跟著去的至少能有一半,他們中的大多數都是貧苦人家的孩子,在醫館做事也是勤勤懇懇的,此番跟著陳師到江淮來。早就做好了要去一線的準備。
保守估計,一半的人數,已經很符合我的心理預期了,此來江淮的目的很清楚,最主要的便是仁善堂分館的籌建。
救治江淮的災民同樣重要,但是大水終究是會褪去的,到那個時候,怎麼看都是分館更重要了。
救災是一時的,醫館的建立是解除他們的病痛的長久保障。
一半的人能跟著我們去江淮,另一半的人正好留下籌建分館的前期準備,各司其職,才得以最大可能最高效率的完成這一趟江淮之行。
我心中對整個流程是很清楚的,比他們中的任何一個都來得清楚。
主意打定,還是一個字,船!
醫者仁心,陳師要去南岸救治災民當然是對的,但是他老人家搞錯了順序,我要做的,是盡我所能的填補上這份缺。
“老師,您早些休息,我再去看看醫館的人。”
我在架子上取了隨車帶來的一些藥包,推門之前,我面色如常的跟他告別,手心內卻緊攥住了一張摺好的信紙。
這是將近天明的時候,蕭寧親筆寫下交到我手中的。
哪怕我對紙上的內容存疑,也絕對相信蕭寧的承諾。
燈火初上,院中的各個屋子內都燃起了亮光。
我撐開一把大傘,沿著花園內的小徑走到前院去。
半道上,繞過迴廊,我見到這家的下人正在清理廚房內的雜物。
一問,才知道是雨勢太大,有一處地方有些滲漏,我跟他們中看起來年紀最大的一位管事打聽城內的路線。
他聽完就笑了,連聲道:“林管事,您可以去問問我們家老爺。”
小主,這個章節後面還有哦,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更精彩!
“他書房內就有江淮城還有江淮北的地圖,您找來看看,豈不是比我在這兒跟您比劃半天要清楚明白的多了。”
“這個,恐怕不太好吧,”我躊躇起來,“現在已經晚了,你們家老爺怕是早就休息,我貿然去打攪他,不適宜吧?”
“老爺還沒有睡,留在書房內清點這段時間的賬目。”
幫忙管事清理雜物的小廝插了一句話道,“我剛才看見了,他還要了一碟子點心跟一壺茶水讓廚房送去。”
“幾家鋪子的賬目加起來,怕是要忙上大半晚,您大可以去書房找他。”
管事的很有經驗,跟我打包票道。
像是擔心我會不好意思,管事還加了一句:“陳大夫來的時候,老爺就吩咐過了,所以您大可不必擔心。您是陳大夫的弟子,無需見外。”
謝過管事的,順著他們指點的路,我徑直去院子內的書房找這一家的主人。
書房位於院子內的東北角上。
收起滴水的傘。站在簷下,叩門之後,我便進了屋子。